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58|回复: 0

重庆机器人产业需多举措补短板

发表于 2021-3-26 16:10: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重庆日报记者 向菊梅 实习生 谢轲
  近年来,重庆通过多方努力,快速形成了机器人全产业链。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快速发展背后,也有一些隐忧,需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隐忧①
  结构失衡: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服务业机器人发展滞后
  “可以说,重庆拿得出手的,目前只有工业机器人。”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机器人投资领域“操盘人”谯光明说,重庆作为工业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因此诞生了一批性能优异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但是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我市服务业机器人发展呈现强烈反差。

  “可以用滞后一词来形容。”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江薇薇指出,我市一些机器人企业在细分行业和应用场景上深耕不足,导致服务机器人发展缓慢。

  怎么办?
  江薇薇建议,在服务机器人方面,重庆要聚焦需求,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寻找潜在市场机会;在工业机器人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重庆汽车、电子、物流等产业优势,促进机器人产业与重庆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并鼓励企业在优势领域做深做强,成为行业领军者。

  谯光明则认为,无论是服务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重庆都需要加强应用端资金扶持力度。毕竟,机器人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培育。

  隐忧②
  创新不足:企业以集成业务为主,有研发创新能力者少
  “整体上看,我市机器人企业以集成业务为主,有研发创新能力者占少数。”江薇薇指出,不仅企业主体参与研发积极性不高,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也很难,直接影响产业整体技术创新。尤其是在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重庆的研发创新水平还比较弱。

  鉴于此,江薇薇认为,重庆要完善创新生态,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要从合作研究、委托研究、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机器人产业发展全面协同与合作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孵化平台、产学研供需对接平台,为协同创新提供服务支撑,打通技术创新“最后一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