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91|回复: 0

松阳3个返乡农民工的故事

发表于 2010-12-12 19:40: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松阳3个返乡农民工的故事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九了,往年这时候,农民工早已经开始打工了。可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农民工依然留守家乡。连日来,记者走进几位松阳返乡农民工,了解他们的新年打算……
32岁的曾家芳:希望三口之家能在一起
来到了松阳县望松乡吴弄村,刚进门就看到曾家芳在钉晾茶用的工具,尚在咿呀学语的女儿用小手给他递着钉子,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曾家芳18岁出门打工,做水电工,今年32岁,十多年过去,他已经从学徒变成了师傅。凭着这门技术,现在每个月能挣两三千的工资。因此,一直在外面打工。
曾家芳的妻子黄速梅为了带小孩子,只能和丈夫两地分居。“谁不想趁着年轻外出闯闯,现在有小孩拖着,脱不了身呀。更何况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这个没技术的高中生就更难找工作了。”黄速梅说。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外出打工时,曾家芳笑着说:“每年这时候刚好是春茶时节,我都留在家里做茶。今年打算不出门了。”
“他在外打工,我们一年才能见一面。他现在说不出门,那是安慰我,等过了春茶时节,估计又要出门了,到时又丢下我们母女,时间久了孩子连爸爸也不认识了……”说到这里,黄速梅眼圈都红了。曾家芳也希望,等经济形势好转,妻子也能在城里找个活,这样孩子就能在城里上幼儿园,一家三口就不用再分开了。
46岁的张伟香:打工就是吃青春饭的
松阳赤寿乡楼塘村的张伟香算是“老民工”了,以前她一直在温州鞋厂打工,是去年10月回家的。说起离开干了十多年的岗位,她很无奈,一来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干活很吃力,再加上金融危机后,鞋厂不景气,厂里委婉地让她回家了。
张伟香告诉记者,21岁的儿子林开军初中毕业后也到外面打工,在温州当过理发学徒,去年在杭州文三西路的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但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连开销都不够。“今年儿子说要回家来自己做茶叶,我们就同意了,也想让孩子学做茶叶生意。”张伟香说。
“打工也是吃青春饭,在外打工10多年,孩子他爸倒是学了点装修技术,我回来,他爸爸当然也跟着回来了,现在他爸爸还能在附近村子找点活干。”张伟香说。
22岁的严煜:在外打工不如回家创业
“提供住宿、特色农家菜、宽带上网,品尝野生兔肉……”在遂昌县蔡源乡大柯村的一家农家乐楼前,记者看到一个这样的灯箱广告。这家农家乐的主人叫严煜,这位年仅22岁的小伙子是年前回乡的,他办起了农家乐、养起了獭兔。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公司财政困难,工资拖欠了近一个月,我意识到形势不怎么好,帮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回家创业,就果断回家了。”回乡的第一件事,严煜借助县里的贴息贷款政策向银行贷款4万元,购买了100只獭兔,开始他的创业生涯。
獭兔场离严煜家不远,已经投入了六七万元,本来还想扩大养殖规模,可因为獭兔皮的出口受到了影响,工程暂时停了下来。今年是严煜回乡发展的第一年,他说他要等市场稳定了再扩大规模。
“装修一间带卫生间的房间,政府补贴600元;不带厕所的补贴300元。”严煜将房间都装修成了标间,他希望他的农家乐能牛年大旺,给他带来好的财运。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