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1|回复: 0

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生活垃圾综合环境管理项目” 在昆开展成果推广

发表于 2021-3-29 18:07: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2021年3月29日,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生活垃圾综合环境管理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会在昆明召开。



  目前中国生活垃圾产生量正经历大规模的增长,生活垃圾的管理也正处于垃圾处理路线调整和管理思路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破解生活垃圾焚烧带来的二噁英等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提升生活垃圾科学管理能力,是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些难点,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FECO)与世界银行共同合作,争取全球环境基金1200万美元赠款开发了“中国生活垃圾综合环境管理项目”。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选择在昆明和宁波两个城市开展相关示范工作。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余立风副主任表示,中国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首批签约国。其中二噁英是首批受控的POPs物质之一。在2007年发布实施的《中国履行<公约>的国家实施计划》中,生活垃圾焚烧被列为中国二噁英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我国一直积极推动POPs履约工作,高度重视POPs污染防治。我们这个合作项目的最终目标就是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领域二噁英类和其他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从垃圾焚烧的监管者和运营者两方共同着手促进能力提升,对标国际先进行业管理经验和实践,切实推动了中国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和行业进步。

  在监管方面,项目在昆明和宁波建设了垃圾焚烧企业在线监管系统,实现了环保和城管两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以及“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创新了监管手段;项目为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采购了二噁英采样设备,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加强了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二噁英检测分析能力。

  在运营方面,项目选择在昆明空港厂和西山厂 开展技术改造,示范斯德哥尔摩公约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两个示范厂分别采用炉排炉和流化床两种主流焚烧技术。技术改造投入赠款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合计超过1.15亿元,涉及垃圾预处理、智能燃烧控制、烟气净化等多个关键技术环节的创新和升级改造。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项目负责人员说,“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是实现生活垃圾焚烧二噁英减排的关键。我们希望通过对焚烧厂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提供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培训,以及完善焚烧设施建设、运维及环境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当前中国焚烧厂运行管理能力,从而推进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向精细化、智慧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中国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世界银行、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昆明市和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局等相关管理部门及焚烧企业代表及专家50余人,对项目取得的系列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期待项目成效持续为垃圾焚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