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30|回复: 0

别让换乘停车场堵住绿色出行

发表于 2021-3-31 18:00: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来源:工人日报[align=justify]       车位难抢、位置难找、设备老旧……近日,媒体报道了本市P+R停车场发展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作为便民利器出现的P+R停车场,经过十多年发展,却在城市更新中颇显“掉队”。[align=justify]  所谓P+R,翻译过来就是“换乘停车场”,是国际通用的解决个人出行与公共交通接驳问题的基础设施。当前,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突破600万辆,交通路网压力日益突出。通过P+R停车形式畅通工作生活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引导更多人搭乘公共交通,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具有突出意义。鉴于此,自2007年以来,北京陆续有41个P+R停车场投入使用,成效有目共睹,但也正如报道中所言,由于管理不规范、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停车效率不高,车场冷热不均等问题客观存在……各式各样的“槽点”“痛点”,为P+R停车模式发展平添了诸多瓶颈,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align=justify]  作为接驳交通的代表,P+R停车场发展滞后原因多样,规划不到位可谓是一大症结。一方面,很多车场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停车和接驳的功能统筹不科学。或是没有充分估计周边车流,导致一位难求;或是位于居民生活区,加剧区域拥堵;或是用地性质没有捋清,导致发展受限。另一方面,单一的收费模式,客观上形成了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一边是相对低廉的停车费用,一边是不断上涨的水电人力成本,补偿机制不到位,盈利图景不清晰,想要投入其中的人自然不多。[align=justify]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绿色出行是主流趋势,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应紧紧围绕于此做文章。就拿P+R停车场来说,既然是好事,那就要充分办好办到位。解决现实瓶颈,需要有针对性地照方抓药。比如科学测算驾车出行成本,灵活制定停车收费标准;比如由政府牵头相关企业进行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利用技术力量促进资源优化;再比如探索“机械停车库”“立体停车楼”等多种停车场形态,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放眼未来,自行车慢行道与城市快速路相得益彰,轨道微中心与大型立体公交枢纽站互相配合,已经成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规划蓝图。一个点一个点去疏堵,一片区域一片区域去布局,让居民出行选择多样、顺畅衔接,将助力北京更加和谐宜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