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5|回复: 0

土特产上网 先过安全关

发表于 2021-3-31 22:28: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北京日报
  如今,借助短视频记录日常、偶尔带货,成为不少人的时兴选择。但细究起来,这里头或有法律风险。最近,一位四川的猪肉摊主遭到起诉,原因是其自制的香肠没有食品标签和生产许可证,买家要求“退一赔十”。对此,卖家倍感委屈:自制的土特产,哪能证照齐全?当地小摊都这么卖,为啥上了网就不行?

  该案件引发关注,很大程度在于其普遍性。近些年,电商春风吹遍乡间田野,从腊肉、咸菜,到蜂蜜、柿饼,不少土特产都上了网。相较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很多家庭作坊自产自销的食品,以地道的家乡味、家常味吸引了不少拥趸。一来二去,这块市场渐渐做大,如上述这般的法律纠纷也随之而来。从双方的申辩看,卖家讲的是“情”,自己不过赚个小钱,“顾客愿买就买,不买就算了”;买家讲的是“法”,认为既然是正规网购,就有权要求安全保证。前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后者的要求确实也没毛病。这份纠结,也正是土特产上网种种现实纠结的集中体现。

  目前,该案件已被法院受理,如何判决我们不妨静心关注,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提醒。乡村电商方兴未艾,想从小打小闹变成正规产业,迟早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标准化、制度化。针对食品小作坊生产,很多地方都已经拿出了具体管理办法,总体来看,标准和要求比商业化生产都要低一些。比如,一般散装食品只需标明生产厂家、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即可,可以说给自产自销留足了空间。那些有心尝试电商的商贩,既然要与技术接轨,就要肯钻研、守规矩,这算是一种必需的学习成本。况且,不管到什么时候,安全都是消费者的第一诉求。配齐相关标识信息,让买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不更有助于生意本身么?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现实困难。比如,家庭作坊做的是小本生意,而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成本不低,不做不行,想做太贵,咋办?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电商平台伸出援手。一些地区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特产进行统一认证,减轻个体户成本压力,不失为有益探索。未来,我们期望更多方面能够正视这些具体问题,举一反三,拿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更多土特产过好安全关。(崔文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