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98|回复: 0

杨卓舒:阳光企业家的前世今生

发表于 2010-12-13 12:16: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次去见杨卓舒,好像去“参见”某位武林盟主:从拐角处到他的办公室,不足3米远的距离,共有3-5位保镖把守。


  关于这点,苏小和曾讲过:“老杨曾被怀疑行贿,可最终证明,他真没事。再说,也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是程维高……”
  有人说,杨卓舒曾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卓达工地上,和程维高握过一次手,说过两句话。
  “那是一个傍晚,他突然开车来到工地。出于礼节,我陪他参观了一下工程,仅此而已。”杨卓舒神情漠然又坦然。
  “不过,这些落马的官员我都见过。我还认识几个早不在位的官员,这是不是很有意思?”他突然一笑。
        “杨总性格太耿直了,他不愿做些‘活动’。所以,有些项目上的征地申请了三、四年,到现在都没拿到。”卓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干部支支吾吾地嘟噜。
  河北省两院院士科技园曾是杨卓舒最为得意的项目之一。这是卓达集团与石家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旨在推动河北省科技发展、关怀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型项目。但这个项目等到封顶以后,据说住进去的却不是院士。
  “老百姓们多次把我们从地里打出来,最后,这个项目活活被拖了好几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据他介绍,卓达公司有一次到某地搞土地开发时,农民竖起高音喇叭喊:”杨卓舒征地了,赶快种树啊。”然后在每一平米土地上种上很多棵拇指粗的小树,每棵要求补偿10元钱。
  杨卓舒的脚正不自觉地从鞋中伸出来。对外不能明言,对内一言难尽,穿鞋的感觉,唯有穿鞋人自知。
  “真像炼狱一般啊。”杨卓舒喃喃道。
  “这是一场博弈。我倒要看看正直地办企业,最终会是什么结果。”杨卓舒突兀地说。
  管理:“卓达的一草一木都姓杨”
  工作狂的恶作剧
  曾有记者问杨卓舒的弟弟:你认为你哥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他弟弟回答道:像他那样每分每秒都想着工作的人,不成功才怪呢。
  杨卓舒则回答:“我的工作时间一天分为三个段:中午12点以前一个段,下午6点以前一个段,晚上2点以前一个段。我的身边必须有24小时常开的电话,你不敢保证哪一刻哪一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我是个铁打的人,跟着我的人必须三班倒,不然就累垮了。另外,我比别人消耗得多,没有人给我拿着水,拿点小饼干,我得熬死自己。
         他常常忙到凌晨5点,睡上一刻钟后又继续工作。在他看来,谁也不能和他叫累,谁的工作强度也比不上他。
  做为一个拥有46亿资产的人,他吃得简单,穿得也很随便。上千元的西服舍不得做,20元的衬衫一卖就是一打,12种颜色轮着穿。一件外衣买下后,一直穿到破旧为止。
  他的爱好除了看书外,就是和属下打打牌。他笑说有段时间,他会在半夜里“扰民”:用公用电话打断自己属下的美梦。“时间长了,他们知道是我,就在电话里央求我,或者直接问我是不是想打牌了?”
  杨卓舒像顽皮小孩般捉弄着自己的员工,也会与他们大开有“色”玩笑。在资金困难阶段,宁愿借高利贷也不愿拖欠大伙的工资。
  杨氏管理
  一名职工深夜加班,花了60元钱买了个小电炉热饭热菜。一次在使用时不慎险酿成火灾。杨卓舒一怒之下,将60乘以100,罚款6000元。从这名职工到其上级,层层被罚。
  卓达幼儿园的阿姨在午睡时,随手将600元钱放到床边,一觉醒来后,钱却不翼而飞了。后来小偷找到了,但杨卓舒批示,既要严罚小偷,也要责罚失主,因为她的疏忽诱使他人犯罪。
  杨卓舒处理其他事情上也让人咋舌:他的一个朋友曾买下卓达产业的一套三居室,三年都没交暖气费。朋友找到杨卓舒,希望免收暖气费。杨卓舒思量片刻,刷啦啦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交给她说,拿去吧,他们会照办的。
  等朋友看清那行字,立刻傻眼了。只见上面写着:此人生性顽劣,由于与我关系暧昧,故酌情免收三年暖气费。
         从此,此类事情一律杜绝。
  “卓达的一草一木都姓杨”,听说这是杨卓舒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这句话要从两方面理解。从法律上讲,股东是我。但从本质上讲,卓达是卓达所有人的。在管理上,别人看来天大的事,我是轻描淡写。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却绝不宽容。我们集团在全国四个地方有分支机构,共有一百多辆车,凡车辆开出所在地,必须经过我本人批准。有人问我是不是没正事干了,可由于我的牵制,做事的人就不敢乱来了,就不敢让司机喝酒,不敢让司机疲劳驾驶。司机知道(这次出车)是杨总批的,他就得战战兢兢,非常小心……”     


  他叹息自己既当爹又当妈,但有的经济学家把他的管理方式比喻为“个体户模式的管理”。王三强曾写道:很难想象一个人在纵横捭阖于企业之外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同时,仍能充分关注企业良性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即使是精力旺盛的杨卓舒。我们能够得到的唯一结论是,这是一俊遮了百丑。关键是一俊是否能够永远遮百丑呢?
  “你独裁么?”
  “有时总裁即独裁。决策不是找一帮人开会,结果议而不决。作为总裁要有让员工信服的决断力,能领导他们的决断力。一个人做决定,不是一意孤行,需要资讯和外部资源的参考。有些员工比较特殊,情况复杂,我必须抢先一步堵住他,压着他。”杨卓舒的双目霎时如同鹰隼。
  “那为什么要用这些人呢?”
  “这就是政治。政治就是宽容,必须取人所长,为我所用。”
        杨卓舒:“我的理想抱负没能实现”
  “今晚陪客人吃饭时,不小心让鱼刺给扎了。一个硬汉居然让一根小小的刺难住了。”杨卓舒轻咽下一口茶,自嘲地轻叹。
  喉中的刺已拔除,心中的刺呢?
  心中之刺
  “如果我是一个老头,我会重温自己的一生。”他低下头去。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一个叫五站的小镇。当年很多知青下放此地,可谓人才济济。我父母都是老师,我作为长子,他们对我寄予了厚望,因为倾慕前苏联英雄卓雅、舒拉,就为我取名‘卓舒’。
  后来,父母双双被打成了反革命分子,我成了黑五类子弟。我母亲胆子很小,却极有韧劲。她靠当小学教师的微薄工资养活了我们兄弟姐妹8人。我记得我们童年时一件棉衣一直要穿到天快热了,才把里面的棉花扯出来,洗洗晒晒当单衣穿。天快冷了,母亲一宿不眠,连夜挑灯把棉花塞到衣里,缝缝补补,这样我们又能过冬了。
  我们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为了完成一件事,我可以忍受一切。童年的苦难造就了我,它是我的财富。
  我从小跟随大人一起劳动。生活上贫困我可以忍受,可在政治上也倍受打压、欺凌。我记得自己在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时总是逃学,父亲的一个朋友说,孩子大了,不能总逃学旷课了。我这才回到了学校,没想到老师封我作了劳动委员,后来又让我作了学习委员,这使我第一次尝到被人尊重的感觉。
  我很怀念母亲教书的地方,那里有片白桦林。清晨,学生们将含着香皂气息的水洒进土壤里。我深深怀念这片故土,它埋有我很多回忆。
         我也曾想远离那儿,走很远的路,只为去感受火车急驰的力量,我觉得火车头是那么势不可挡,能带着我奔向未来……
  有一种情怀在我心中翻腾,那是我从父亲收藏的旧书里看到的英雄主义,还有他的朋友在家里谈论国事的情景,它纯真、激烈、又很朦胧。
  后来,我才明了它是一种读书做官为天下的雄心壮志。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理想主义,它一直在我心中熊熊燃烧。”
  馋肉的孩子
  少年时的他为了活下去,带领着七个弟妹像“野狗般四处寻找着食粮”。在大雪天的荒郊野外,深一脚浅一脚地捡拾煤球,换钱谋生;
  他第一次出门作苦力。临行前,母亲为使身体瘦弱的儿子显得强壮些,把家中所有的单衣裹在他身上;
  他曾无数次伫立于灰色的铁轨旁,感受火车疾驰而过。他渴望当一名火车司机,而他的母亲只想让他当一名厨子,这样可以保证不再挨饿。
  他曾给很多人讲过那个“馋肉的故事”:
  “为给父亲跑平反,母亲带着不满8岁的他离开家门,前往哈尔滨。事没办成,囊中羞涩。母子俩又渴又饿,进了一条偏僻胡同的地窨子小店,仅要了两碗高粱米和一小碟咸菜。这时,邻桌的一个小伙子点了一盘肉,他死死盯住那盘肉,即使母亲拼命拿身子挡住他的视线,仍不罢休……

  当那个邻桌的小伙子发现后,他快速地吃完了饭,把肉端到我的面前,一声不吭调头就走。此情此景,我毕生难忘。很多年过去,我想他早已忘了此事,但他对我来说却是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回忆。所以,当我富有时,我就要广做善事,让那些失学儿童读书,让那些挨冻的人有衣物可以过冬。
  我13岁就作了苦力。白天干十几个小时,吃的是高粱米,晚上睡的是几百人的大通铺,蚊子围着咬。
  后来,由于我会写经验总结,加上写一手好字,从油田调到了宣传部。再后来,就是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当主编、当处长。可是,我仍不满足。
  记得,有一次社里开会,一些人拖拖拉拉地端着杯茶,拿份报纸来了。仅为了讨论年底送领导什么礼物,会就从上午开到了中午。而我手上正有一大堆的工作急需处理。我看着他们,就感到身处暖气过足、全然封闭的铁皮屋,让人窒息,让人想呐喊,让人想砸碎周围一切。我质疑自己:多年的雄心抱负只为谋求如此‘稳定’?
           我很虚空,最终,我离开了,下海经商了。”杨卓舒的声音始终低沉凝重。
  “你现在满足了么?”
  “我的理想抱负没有实现。我想办学校也不顺利。我并不想成为商人,可偏在这个时候办起了企业……有时,我想只要自己的祖国能强大起来,我就是作个修鞋匠也行啊。”
  陷入沉思的杨卓舒就像一个孩子。他的眼中没有了天马行空、没有了自负不羁、没有狡黠难猜,只有真诚凝重。
  和煦的阳光透过窗子折射在杨卓舒黝黑的脸上。刚熬过一个不眠夜的他全无半点倦怠,端坐在一米开外侃侃而谈,偶尔会翘起二郎腿,面部表情变化丰富。
        他背后的书架上林立着经史文集、房地产专著之类的大部头。他曾自诩:我是中国文人中最富有的;我也是中国富人中最有文化的。
  从26层高楼上俯瞰石家庄的阑珊夜色,对面高楼上正悬挂着卓达企业的广告——卓达集团“太阳城”,他却视若无睹,心驰别处。
  他曾经为了活下去,带领着七个弟妹 “像野狗般四处寻找着食粮”。
  他曾在大雪天的荒郊野外,深一脚浅一脚地捡拾煤球,换钱谋生。
  他曾渴望当一名火车司机,让铁轨带他驶向远方……
  如今,他成了石家庄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坐拥46亿资产;2001年、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连续榜上有名。
  在富豪纷纷落马的今天,他敢说“我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
  他就是卓达集团董事长——杨卓舒。
  既狂且狷杨卓舒
  土老板和大力士
  杨卓舒曾把做房地产比成做皮鞋,土地就是那鞋底。眼下,他的鞋底却看上去有点怪。
  “我每次买新鞋一定要先把它踩塌了,然后才穿上。”杨卓舒抬起了腿,裤管下蓝色的袜口开了两道岔,他随手向上抽了抽,“我每次买新袜子也要先把它剪个口。”接着,他又松了松皮带,“我每次坐下也要先松松皮带。”
  他靠在沙发上坦然地曝着自己的“糗事”:一次在饭店大厅里,他索性把皮带全松开了,结果来了位女客户,险些穿帮……


           励志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