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1岁的梁庆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半生基业淹没在了近3米深的水下,一切都在倾刻间发生。
那是梁庆德永远刻在心头的日子--1994年6月18日。
那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珠江三角洲,广东成了重灾区,一时间举国震惊。举目望去,四处是汪洋。位于广东顺德的格兰仕集团的厂区里,黑压压的人群奋战在洪水中,试图保卫他们的家园。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突然,洪水从一个不起眼的老鼠洞里压下来。刹那间呈决堤之势,哗哗地朝里涌。
不到10分钟,工厂没了。
所有人顿时哑然。泪水,以及洪水,从此成为他们抹不去的记忆。
格兰仕集团的这位创始人,已进入甲子之年的被尊称为"德叔"的梁庆德,此刻仿佛感受到了命运的嘲弄。他或许没意识到,在那一刻,自己暗暗地咬紧了牙关。
从破灭到重建
那一年,身为格兰仕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梁庆德,的的确确地遭遇了"屋漏偏逢连阴雨"。格兰仕的微波炉项目刚上马不久,资金正极度紧张。
自1991年以来,因为国际羽绒制品市场日趋饱和,贸易壁垒加厚,一直拿不到自营进出口权,原本靠羽绒制品起家的格兰仕转身,进军微波炉行业,"壮士断腕",无论在什么人看来,都很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
梁庆德为此6赴上海,请来技术专家;从东芝引进先进的微波炉技术;亲自到上海指挥销售。
1993年,格兰仕微波炉不足1万台的销量备受同行嘲笑。梁庆德一气之下,在厂区中央竖起一块硕大的"耻辱牌",把对手的攻击言词写在上面,"知耻而后勇"。到1994年上半年,格兰仕微波炉产销量刚突破3万台。
可这一场洪水,眼看着就要把这点成果淹没了。就在5月,格兰仕才刚刚转制。
"看看有没有人员危险,先把人员撤掉。"
楞在那里的员工们听到了德叔说的第一句话。他的眼里似乎含着泪,却冷静而沉着。
不到一个小时,格兰仕人全部都集中到另外一个工厂的空地上。所有的员工都在,梁庆德舒了一口气。
"业务不要停,销售部门的同事全部出去,"他清醒地指挥,"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我们的产品越不要受影响。能够尽量争取到客户支持的,就争取客户支持。
但几乎没人认为格兰仕有可能翻身。所有的机器都在一楼,被洪水覆盖着,怎么恢复生产?
这时最高兴的是格兰仕的竞争对手,他们幸灾乐祸,攻击格兰仕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打也趴下,可能连工资也发不出。到处都有人在谈论,"格兰仕不行了"。
"内外交困,"回忆往昔,梁庆德感叹,他的头上因此而一下子钻出许多白发,更让他忧心的是,这样的打击击溃了不少员工的信心。
那是真正的生死存亡关头。
梁庆德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借钱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个月工资,让他们自由选择,愿意留下的人就一起抗洪,不愿留下就先回去等工厂复工。这大大地稳定了军心。
当时给父亲当副手的梁昭贤,亲眼见证了格兰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摧枯拉朽之力。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一致要求实行两班倒,每天工作12小时,机器24小时运转。"
走出去的业务部员工,很快便带着收回的货款回来了。有些销售代理商甚至提前打款过来。
水退后3天,第一条生产线开工;3个月后,全面恢复生产,年底,奇迹出现了--格兰仕微波炉产销量突破10万台,跻身行业第一。
从洪灾后稀软的滩涂上,梁庆德重建了中国最坚硬的民营企业。
自己要有主心骨
"牙疼也要吃饭",回忆起当年那场洪灾,梁庆德还常常打趣道。
那时,员工们的表现令梁庆德颇为感动和欣慰。看着大家都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像一个个"泥人"、"黑人",他不舒畅的心情逐渐"多云转睛",当时镇上领导见到他没忘记开玩笑:"看你的脸色,可不像一个灾民。"
只要人在,梁庆德心里就塌实。
妻子和几个孩子,也让梁庆德感到温暖。他们牢牢地站在梁庆德身边,一起参与了抗洪。信佛的梁夫人尤其给了丈夫力量。
"她不仅从生活上关心我,还讲一些佛理给我听:苦难就是财富,大难必有大福。"梁庆德不无骄傲地对《中国新时代》说,"她总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帮我化解消极、负面的因素,让我感到家庭的温暖与人性的善良。"
励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