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明节是祭奠亲人、缅怀先烈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千古绝唱把人们在清明时节的感伤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是一年清明至,追忆逝去的亲人,丝丝缕缕的凝重与忧思总会在不经意间,随着纷纷扬扬的春雨悄悄地爬上心头。
    四月,杏花开罢,桃花开罢,人家的墙头,梨花,开满了家园和天涯。
    “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此处“显”,真是一字出,百意全。明媚之中,无数面目模糊的事物,都清晰了:色彩,温度,甚至棱角,长冬酷寒里漫散失去的活力,自行回笼,慢慢聚合。
    油菜花铺一地金,又美又野,大山的肌理,凸显出来了。上头是蓝,下头是黄,是青,是苍灰。纯粹的蓝,与不纯粹的五色之间,春意荡漾,流荡一段风吟鸟喧。
    踏青去吧。褪掉紧箍的冬衣,春风里,人人都能羽化成仙子。
    是的,踏青,这个词,最有清明气息了,澹泊微凉,有色有味。
    你看,就是没有落花,也是美的。田野,早在你来之前,以绿做针,绣遍角角落落、一直铺向远处天边。绿染鞋子,香染心。你可以脱了鞋子,裸足踩绿,去感受一下脚底下地气的上升、鼓噪的绿意。“踏花归来马蹄香”,这时,香得是你的“蹄”。
    这是清明印象里,最轻快的一折了。“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般惬意,是孔子人生理想的一部分。此时,风如水纹,草若绒毡,薄俏春衫,沐风而鼓动,踏着新绿来到田野,饮酒弹琴,翩然起舞,然后唱着歌归来,真是美好的春日休闲啊。
    清明印象里,有一个戏点,折柳、戴柳,很多地方有这个习俗。传说戴柳之风,起源于春秋,为纪念一个人,这个人叫介子推,是晋公子重耳的谋士。晋公子遭受父兄迫害,逃难在荒山野岭,饿得气息奄奄时,介子推割腿上的肉做汤,帮主君度过了难关。当重耳夺取王权要封赐介子推时,他却认为自己做的是分内之事,拒不接受,于是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以放火烧山的方式,想逼他出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不见介子推踪迹,搜山时才发现介子推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很是悲痛,下令这一日禁火、戴柳、吃冷饭,以此纪念这位不贪权位、不图回报的义士。
    这本是寒食节的来历,但在传承演变中,寒食与清明逐渐合拢,寒食节的祭扫、踏青、戴柳、插柳、放风筝也变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梨花笑涡,游子笙歌,鸟喧杨柳。
    当然,清明也肃穆,清明节,少不了一个主题:上坟、扫墓。献几支花,培几锨土,我们去为故去的先人扫墓,也去为有益于百姓的先烈扫墓。
    有人说,当人生陷入迷茫,就去医院走一走,那个集合了大部分人世苦痛的地方,像来苏水和清凉散,能杀毒去火,让心重归安宁。而我觉得,去家族坟茔里扫扫墓,培培土,温暖的阳光下,先人的希望和托付会从横七竖八的尘事中再次浮现;去前贤先烈的墓碑前,指碑读读,从前辈生前事迹中,能悟到更有分量的人生哲理。
    对于生者而言,弄清来处去处,心境眼光必定澄明。不浊为清,不迷为明,不浊不迷,谓之清明。清明人生,往往能抓牢生命的根本,获得高质量的人生。
    清明时节,雨也纷纷,泪也纷纷;清明时节,情也悠悠,思也悠悠。清明如隐形珠链串起彼此无尽思念,任时空变换,岁月流转,剪不断,隔不离,地久而天长!
    又是一年清明时,如今人们做得最多的只是祭扫、踏青等。清明花树寄哀思,低碳网祭成时尚。在高科技网络发展的今天,更多游子通过网站祭祀专区祭拜先祖。肃穆电脑前,献上一束花,燃一支蜡烛,写一段祭文……虽然虚幻,却不失真情。无论在多远,无论走多久,在这一刻都能感受到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
河北兴泰发电公司  何卫东
地址:邢台市电厂路兴泰发电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