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6|回复: 0

食用油价格下滑非限价之功

发表于 2010-12-14 08:33: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库存积压较多”,价格焉得不降?不过是因为所谓“发改委向企业‘打招呼’”正好发生在食用油供求形势发生反转的当儿,让人误以为是“打招呼”起了作用。

昨天分别有两家媒体报道了国内部分食用油企业“停产”的新闻,至于停产原因,则一边是食用油价格下滑,另一边是进口大豆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生产就是赔钱”的情形下,只有停产。

很多论者因此惊呼:“停产,比价格上涨更可怕!”而且马上找出了祸首所在:是发改委私下向企业“打招呼”不许涨价,导致了企业停产——你不许我涨价,我“停产”不行吗?

乍一看,部分企业停产的祸首,确实非“打招呼”莫属。

但我们还需搞明白另外一个问题:“食用油价格下滑”又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说部分企业停产,证明了以“限价”等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所必然产生的恶果,那么“食用油价格下滑”这个事实,似乎又证明了“限价”之立竿见影。也确有媒体报道说:“限价令起效,食用油停涨。”

其实不论是部分企业的停产,还是食用油价格的下滑,都与“限价”无关。事实是食用油在经过前一波的上涨之后,供求态势已经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反转,价格下滑也就势在必然,是属于市场的自然表现——“限价”顶多可以阻止价格的上涨,而断无导致价格主动下跌的可能。既然价格下滑是市场表现,那么也就无法把部分企业停产的责任推给发改委的“打招呼”,甚至也怨不得大豆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只能说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大。

其实也就在昨天,国家发改委针对媒体上述报道做出澄清,指报道“严重失实”——“停产”的情形确实存在,但只是“暂停”,至于为什么“暂停”,原因是部分企业“库存积压较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库存积压较多”的呢?那就不能不回顾一下笔者于10月20日发表于本版的《食用油 不需追涨 够吃就好》一文,当时我在评论中指出:“有抢购于前,必有滞销于后。”当时消费者对食用油的抢购,已为今天的“库存积压太多”埋下了伏笔。

“库存积压太多”,价格焉得不降?不过是因为所谓“发改委向企业‘打招呼’”正好发生在食用油供求形势发生反转的当儿,让人误以为是“打招呼”起了作用。

大蒜价格的暴跌,以及鸡蛋、蔬菜价格的下降,皆可作如是观。如果说政府的某些调控举措确实起了作用,那么发生作用的,也不可能是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而是它在增加供应方面所做的努力,如畅通物流,如降低摊位费用,等等;另一方面,恰恰是价格的上涨激发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并让蔬菜从价格洼地流向价格高地。

价格是最有效的市场信号,引导着市场自动完成供求平衡,而一旦价格受到干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市场信号遭受严重干扰,市场将无所适从。(翟春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