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2|回复: 0

通胀治理的当务之急

发表于 2010-12-14 08:34: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备受瞩目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闭幕,遏制通货膨胀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央行货币政策逐步从紧,国务院发布价格临时干预等政策,可以看作为中央极力控制通胀的前奏曲。不过,从目前的形势看,价格干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偏差,开始背离了“国16条”的初衷。

当下通胀形势愈发严峻,11月5.1%的CPI一公布,民众对未来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强化。至少,目前来看2011年通胀继续加剧的引线很多,而且还看不到这些因素能控制得住的可能。混乱的价格管制和货币天量将是导致恶性通胀的罪魁祸首。

虽然中央政府不断出台调控措施,但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不断变形,使得很难期望价格管制能够真正控制住通胀。

“国16条”的本意是打击恶意抬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但在地方主管部门执行过程中,如今却变成主观行政式的价格打压,对于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价格违法行为的判定亦处于混乱状态,挫伤了不少商家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价格不能上涨、零利润销售”等违背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事情不断出现,更使得很多企业无利可图,不得不选择停产以应对亏损的厄运。

近期,一些油厂开始选择停产,就是因为进口大豆价格依然保持高位,在价格强行管制之下,无利可图也就不得不停产,而这绝非是个别现象。价格形成自有其内在的机制,强行干预只会造成资源错配。

在未来几个月,如果主要依靠行政管制手段来缓解通胀,只会导致市场秩序更加紊乱,市场供给量下降,很多产品价格不排除出现报复性上涨的可能。前几年牛肉面价格没有限制住,已经充分说明了光靠行政管制是管不住市场价格的。

最近几周,媒体上不断充斥着价格管制效果显现的报道,但这一切注定将成为假象。最迟到春节前夕,短暂的所谓价格稳定之后,以物资短缺为表征的新一轮的涨价就会出现。

如今,虽然央行在年内已经6次提升存款准备金和两次加息,但是中国货币投放量持续维持海量的格局并未发生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定调为“稳健”,一度被坊间解读为货币从紧的信号。

不过,市场依然纷纷预期明年的新增贷款规模维持7万亿,较之09年和今年固然已经降幅不小,但却仍然是规模庞大,远远高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正常状态。届时,货币超发的程度有可能覆水难收。由货币流动性导致的资产泡沫、农产品价格暴涨等问题只会进一步拉高通胀。

基本可以确定,如果2011年再放出7万亿的天量信贷,那么这三年累积起来的货币增量,将让CPI和房价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出现一轮急升。而且,随着中国资产泡沫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迹象,热钱重新加速涌入中国的趋势愈发明显。只要“事实上的货币紧缩”周期来临,一切都将被打回原形。

其实,2003年之后,央行的核心任务就是不断对冲大量外汇的流入而形成的过多银行间流动性。但是却越对冲越凶猛。问题依然在于没有从外汇体制源头上堵住流动性,只能在央票、准备金等工具上疲于奔命。

对于明年的通胀形势,当务之急是整体上理顺价格体系,控制货币增量。但不能只是喊喊,要落实,再落实!(倪金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