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而针对中低收入个人和大部分企业减税,将成为中国税改的关键词。在国家税务总局起草的一份规划性文件中,减税贯穿于整个税收体制的重新设计和改革,中国也因此将迎
来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
中国的税高,的确是一个不得不承认也不得不改变的现实问题。有人统计,到2010年,中央及各级政府征收的税收、土地收入以及国营企业的利润总额已经超过了12万亿元,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这里还没有包括大量的非税收入和乱收费等问题。而财政支出,仍然不透明、不细致。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个税问题,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制定了一个个人所得税近期方案。这个方案将在2011年选择适当时机推出。方案对民众期待的起征点并没有明确一定会提高,而出人意料地想到了级次和级距,计划将9级税率缩减为6到7级,同时适当扩大级距。减税力度会比调起征点更明显,因为它实际上等于降低了税率。
而减税实际上是一个放水养鱼的问题,就像杭州西湖取消门票以后,有关方面的收入不是减少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减税也会大大激活民间的活力,从而培养更丰厚的税源。因此,减税不只来自压力,还有巨大的动力。
就以个税为例。调整级次和级距,降低高层级税率的同时,却会使税源大大增加。目前中国很多富人转移个人所得税,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来规避国内的高个税。上海从去年开始先行先试,将金融高管个税最高限定在25%来吸引这些人在国内纳税。
而在其他方面,通过减税鼓励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的同时,税收也会发生结构性调整,从“劫贫济富”向平衡财富方面发展。比如房产税开征、环境税开征、资源税提高等等。
下一个三十年,中国能否实现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顺利转型,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发达国家经过资本社会化将原来少数寡头控制的经济资源分散到中产阶级和广大民众,使他们有了资产性收入,从而稳定了社会。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有序地、公平地将庞大的国有资产分散到民众手中,这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政府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公共服务领域。中国也必须走上这样一条现代性道路,除了垄断国企的改革、除了农民土地和房屋制度的改革,税制改革同样事关重大。
今天的税制改革决定中国的未来,这就是要走民间社会和政府“共同富裕”的“国强民富”的道路。中国的地区差异非常大,城市化过程还会通过市场的手段加剧这种差距。因此,光靠市场的力量不足以平衡社会保障和地区差距,还需要一个强大有力的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因此,我们的税改方向,必须考虑在还富于民、还活力于民间的同时,同步增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当然,与此相应的国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税收和财政公开化透明化也必不可少。(童大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