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4|回复: 0

课程的开场与结尾设计

发表于 2021-4-8 20:03: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table=757px][tr][td]


[blockquote]课程设计得再好,如果没有好的呈现,就像再好的剧本,没有好的演员演绎一样,无法让受众直观地了解你想传递的信息,更谈不上想要达到的效果了。什么样的呈现,最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呢?[/blockquote]


一门课程,主要经过开发、设计与呈现这三大环节,即所谓的“编”、“导”与“演”。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其中开发、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为最后的呈现服务。


课程设计再好,如果没有好的呈现,就像再好的剧本,没有好的演员演绎一样,无法让受众直观地了解你想传递的信息,更谈不上想要达到的效果了。


所以说课程呈现,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才能呈现出好课程?课程呈现有哪些技巧和方法?


01. 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


做好课程呈现的前提,是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成人学习的特点有三:


第一,学习目的性强。成人因为身处职场,工作忙,时间紧张,因此在给成人上课之前,务必让其明白学习本次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同时确保这门课程是针对该群体设计的;


第二,注意力时间短。有医学专家说:“成人可以轻松保持30-40 分钟的持续注意力,可一旦专注时间超过一小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疲劳。所以,在课程呈现时,每隔一小时,就要做一些轻松的互动或进行短暂休息,否则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影响课程吸收率;


第三,遗忘速度快。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的记忆力会逐渐下降。有统计表明:在课程呈现时,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经过不同的时长之后,成人记忆的保留率如下图所示:

可见,对于成人的培训课程,运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最后的效果也不同。


02. 课程呈现的逻辑思维


逻辑,通俗理解,就是“顺序”和“规律”。课程内容的呈现也要遵照一定的顺序,有章可循。

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芭芭拉·明托有提到组织思想的两种顺序,即演绎和归纳,归纳又包括时间(步骤)、结构(空间)和程度(重要性)。课程内容也可以按照这两种顺序进行呈现。






《礼记·学记》中有提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言外之意,也在传达合乎顺序的课程内容呈现比较容易被受众接受,这也是教学中应该遵照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扬·阿姆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 mos)认为:“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不能跳跃前进,课程内容呈现应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由近及远。

除此之外,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也强调学习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要按顺序排列。课程内容的呈现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即基于逻辑思维的课程呈现。




一堂完整的课程呈现,要有始有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完美的结尾也能为课程呈现锦上添花。


精彩的开场方式包括:开门见山、游戏互动、引导提问、案例故事、制造悬念等。
完美的结尾方式包括:总结归纳、感召呼吁、感谢各方等。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开场方式和结尾方式,要根据讲师个人风格及课题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即为最好的。
[/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