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享受“特保儿”的待遇
刘月桂
“焊花飞舞,焊缝熔合。”作为一名电焊工的我每天和同事一样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与聚宠爱于一身的“特保儿”本来是没有任何相像之处的,但因了“班组天地”,却让我着实享受了一番“特保儿”的待遇。
那份优待就是我在国家级报纸发表的处女作开始的,1007期的“班组天地”跟帖中,我的“四道大菜迎国庆”在夏小凌老师的修改下见报了,见报的消息就像刚烧开的水,一下子在我们车间沸腾了,因为我们车间别说国家级报纸,就是省级,市级,甚至是企业报都很难上稿。
车间领导得知后,特别叮嘱班长给我安排轻松的工作,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写稿,班长拿着报纸反复地看,笑着跟我开玩笑:“没想到我们班还‘潜伏’着一个才女哇,那可要好好培养,捏笔杆子的手烧电焊太可惜了,以后拿笔得了,把我们班好好宣扬宣扬”。
从此,我被“特保”的生涯便开始了,同事们每天穿着工装在现场操作,我就打扫卫生,帮同事们洗衣服,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写稿,因为感动于这份特别的照顾,我每天都坚持看报,写稿,回家经常通宵改稿,可收效甚微,总觉得写的内容很空洞。
我知道是因为素材不饱满的原因,但我是个天生木讷、内向的人,羞于找人采访。车间领导得知我的想法后,对于我想要采访什么人、要什么样的素材,特地安排被采访人到我班组,告诉我有关方面的材料,并将事先写好的详实数据配合工艺流程图讲解。
虽然在以后的“班组天地”几期跟帖中没有上稿,但是,我利用领导给我“开小灶”得来的新闻素材,在企业报上多次刊登,同事们看到身边人、身边事被印成铅字,一有什么生产经营方面的新鲜事儿,都主动找我说,希望自己的辛苦和成绩能够得到宣传。
我深知“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虽然享受了“特保儿”的待遇,但总觉得口述人的资料缺了一份现场的实物感和动态的画面。
想到这,我主动注销了我的“特保儿”户口,又穿起了工装,拿起了工具,到操作的现场中获取最直观的素材,但这段被优待的经历,让我感到写得一手好文章是一件让人欣赏和肯定的事,看着自己的稿件上报,这种成就感激励我在写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勇敢地逾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