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89|回复: 0

贺书棋:霍家馍馍铺(散文)

发表于 2021-5-2 17:43: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霍家馍馍铺在县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它的生意特别兴隆,不愧是一个有七八十年历史的老店。
霍老三的爷爷因为家里穷吃不饱饭,十六岁跑到济南馍馍铺当学徒工,七八年以后成了能手,被聘在济南趵突泉前街馍馍铺当把式。解放以后回到家,除了自己在济南挣的钱,又借了亲戚朋友一些钱置办家具,买麦子开了馍馍铺。用土地改革时分的一头小毛驴拉磨,每天只能磨四十斤麦子,能做三十多斤面粉做馍馍。他虽然是小本经营,仍然与在济南一样,用精细箩箩面,他做馍馍只用前三遍箩下的面,因为出的面粉少,面粉特别白,(相当以后的八一粉)。吃起来,不但筋道,还有香甜感。在当时,别人的馍馍一斤卖一毛二分钱,他的馍馍一斤卖一毛四分钱,还没有别人的利润高。
按说卖的贵买的人应该少吧?不然!假设与其他卖馍馍的同样是三十斤馍馍,霍家馍馍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别人到黑天能卖净也是偶然!那时候一个鸡蛋二分钱,买一斤霍家馍馍就少吃一个鸡蛋,人们为什么买霍家馍馍?因为霍家馍馍不但白、好吃,而且还好看,一个馍馍除了底是平的,顶是圆的,整个馍馍上下一般组细。每一个馍馍往平地方一放,都是笔直挺立。为什么?因为他的馍馍面硬,压杠面,别人一斤面粉出一斤六两或一斤半馍馍(16两一斤),霍家馍馍一斤面粉只出一斤三两,绝不多出!所以,用霍家馍馍走亲戚当礼物是很露脸的!


那时候,虽然土地改革贫下中农分到田地,因为产量低,好年成一亩地只打一百二三十斤麦子,老百姓除了麦收以后吃一两个月的面食,过年过节吃顿白面饺子,平时很少吃白面,更别说买馍馍吃!但是,霍家馍馍有很好的口碑,来客人,送人情,为了脸面好看,县城的大部分人买霍家馍馍。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后,霍老三的父亲按照跟父亲学习的手艺,又开起馍馍铺。在霍老三45岁时,因为父亲年老多病,便接手成了馍馍铺的掌柜,以后日子越过越好,他的馍馍铺逐渐扩大规模,除了三个儿女帮忙,还顾了两个临时工,专门管柔馍馍。养了两头骡子拉磨,一天能做一百斤面粉的馍馍。也跟时髦挂出“霍家馍馍铺”的招牌。
霍老三到了古稀之年仍然精神矍铄,霍家馍馍铺大掌柜的头衔还没有让给40多岁的儿子,原因是,儿子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曾经提议买机器做馍馍——霍老三怕儿子槽贱了霍家馍馍的名声不敢让他管。儿子提议用面粉厂的特一粉代替驴拉磨磨面粉。霍老三用特一粉做了几次实验,觉着比自己磨的面粉还好,才答应使用特一粉做馍馍。
说起霍家馍馍铺,不但全县城的人,就是周围二三十里地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有的人家办喜事,跑二十里地提前来定霍家馍馍。因为他做的馍馍与他爷爷做馍馍一样,闻起来是淡淡的麦香味,吃起来有点淡淡的甜,很筋道、有嚼头,虽然他做的小馍馍不用“钎子”, 也是高桩细柳条状,都是和面加水少、面硬,而且馍馍足斤足两,六个馍馍一斤,用杆秤称高高的。现在用电子秤,一斤有510克左右,尽管他的馍馍比别人一斤贵1毛钱,也是供不应求,人觉得物有所值。 
个别人怀疑霍家馍馍是否是人工、老面、传统工艺的承诺,借买馍馍之机到加工房参观,看到确实是在大盆和面,压杠压面、手工搓馍馍。有的人还不死心,认为他用的面粉有问题,想去放面的地方看看。来到霍家馍馍铺门前,看到县面粉厂送面的车上都是特一粉,问送面的人,送面人说,我给霍老板送面已经两年多了,都是五天送一次,每次五十袋特一粉,没有送过两样的,这个人才解除疑虑。


现在,霍老三的儿子已经是掌柜的了,经过父亲实验、批准,把费力的压杠面换成机器压面,提高了效率。把柔馍馍的临时工改为正式工人,又招了六个工人,每天生产十五袋面粉的馍馍,仍然保持人工、老面等传统工艺。销售仍然供不应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