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84|回复: 0

李刚门传“被和解”,是真是假?有何玄机?

发表于 2010-12-20 07:44: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爸是李刚”事件的舆论已经渐趋平复,没想到,12月15日凌晨,该案受害者陈晓风一方的援助律师张凯莫名遭到10多名不明身份者袭击,再次让这一悬案浮上舆论的水面。目前警方已经介入案件调查,张凯律师还透露,因包括有关领导出面调解等多方压力,“李刚门”受害方被迫和解(12月19日《重庆晚报》)。

  虽然,袭击援助律师的10多名壮汉的身份,暂不好猜测,但能够纠结十余人的力量进行行凶,显然不是一般的角色。在没有进一步的事实澄清之前,我们不能作诛心之论。倒是围绕“李刚门”而发生的一系列乱象,让人困惑不已。

  10月16日河北大学撞人案发生后,“我爸是李刚”成为招牌式的雷语,舆论迅速发酵,旋即成为全国热点。其后,陆续上演了一幕幕活报剧、传奇剧、反腐剧,先有“封口令”、再传“保研”问题、继而网曝“五套房”,为此,河北省长都郑重表态。11月中旬之后,事件突然冷却,直到律师张凯又透露已经“被迫”和解了。而在张凯被辞之后又被袭击,再让此案扑朔迷离,一桩并不复杂的案件,何至于如此波澜起伏?

  我们只能认为,“李刚”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一个公共事件,特别是引起举国舆论关注的热点公共事件,在处理的过程中,更应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公众会依此来判断社会的公平正义尺度。本来,这桩并不复杂的案件,案情清楚,只要集中力量,很快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但是,权威部门一直没有公布具体的细节,我们只能理解成,其意旨在拖过舆论的关注期,再暗通款曲,以达成“消解”的效果。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局面是自然形成的。

  有些教义是抽象的,但现实的演绎给公众的教育则是非常形象的,有力的。正是一起起这样雾里看花,袖里乾坤类的事件,给我们的社会模塑了这样的生活认知模型。“李刚门”本身,或许并不那么可怕,但如果每一起“李刚门”背后都有乱权的魅影,甚至假公权之手,行秽乱私权之事,这对社会公众的心理杀伤力是巨大的。(肖余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