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09|回复: 0

博士求助遭拒与慈善“玻璃口袋”

发表于 2010-12-20 07:48: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岁的儿子患上白血病却凑不够治疗费,在贵阳一所职校任教的刘锦涛发出了救子求援的网帖,刘的博士头衔却成了求助的绊脚石,网友的质疑和调侃让他感觉很意外也很悲凉。(12月16日《贵阳晚报》)

  平心而论,刘锦涛上网求助本可以不将自己的学历和盘托出,但他认为这是作为求助者的一种诚实。而网友却认为博士是中高收入者,因此怀疑其动机,这也无可厚非。当下的社会分层里,博士并不属于需要救助者,遇到一些急事难事总要比普通百姓抵挡得住。何况时下网上求助者越来越多,“故事”的“悲惨指数”越来越高,人们不再轻易一洒同情之泪。

  网友的冷漠不只是刘作为博士的悲哀,而是我国慈善制度与现状的悲哀。“巴比晚宴”引发国人对慈善的种种议论,至今余音绕梁。富人慈善固然非常重要,但从中国国情和务实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视角看,在我国推行“平民慈善”更有现实意义。在汶川地震后,中国平民的慈善激情爆发,正成为慈善事业尚待开发的“富矿”,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然而,刘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我国平民慈善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与发达国家相比,既没有统一的求助平台,又没有具体的制度来规范与激励。平民慈善所面对的种种尴尬再次提示,只有制度先导,定下规矩,所有慈善的倡议和诉求才能得到全体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诚然,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网上求助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方式,但是建立政府统一规范的网络受理和发布平台至关重要。求助人将相关信息和需要帮助的事项呈给相关部门,经过审核在平台上公开,以便接受网友的沟通与资助,而求助者的诚信度由受理的政府部门负责。更重要的是所有慈善事业都要有“玻璃做的口袋”,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取信于民、快乐慈善的关键所在。这是对所有慈善者的尊重,也是“最大的慈善”。(梁江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