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其忠
“几百黄昏声称海,此刻红阳可人心。”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黄昏的景致和夕阳独有的美丽。运销部退休员工翁昌绩退而不休、十易寒暑,他默默无闻义务为运销部赶水谢家街2栋楼42户居民打扫院坝、发放单位慰问物资等,他用实际行动弹奏着夕阳最美的歌。
大家尊称他为“楼栋长”
赶水谢家街远离松藻矿区,居住着运销部42户130余名员工、家属。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无法统一管理和进行有效监督,曾经,这里的环境卫生让大家怨声载道。
10年前,翁昌绩从运销部防护工岗位退休,看见满院坝的枯叶、纸屑,到处乱闯的蚊蝇和掩鼻而过的邻居们,勤劳而责任心极强的翁昌绩师傅坐不住了,义务打扫起了赶水谢家街2栋楼屋前房后的清洁。从此,翁师傅每天总是很早起床,把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待人们出门上班时,他已经在自家门前喝茶了。
院坝清洁了,蚊蝇不见了,早晚能看见邻居们在院坝散步锻炼身体了。
开始,大家不以为然,“翁老头只是退休后没事做,三天热情而已。”一星期、一个月、一年过去了,寒暑更易,翁师傅还是一如既往,每天很早起床,把院坝打扫干净后,泡上一杯茶,坐在自家门前,一边从容品茗一边微笑地看着过往邻居。天长日久,大家都亲切地尊称翁师傅为“楼栋长”。
“退休后没事做,心里有时闷得慌。别人跳坝坝舞、打太极是锻炼身体,我每天做一个多小时清洁,同样身体也锻炼了,心情也好了。”翁师傅回答的非常直接简单,压根就没把为左邻右舍义务打扫清洁的事放在心上,一边说一边舒展着手臂来回走着,“你看,我的老胳膊老腿还多灵活的。”
我们都很信任他
“小梁,来拿你的东西。”翁师傅喊住从门前经过的梁强,嘴里还以长辈关切的口吻嘟哝道:“单位发的东西,你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来拿。”
“嘿嘿,我忘了。”梁强不好意思地接过装载物品的塑料袋,转身就走。
“你不点一下数,不怕我翁老头拿去一两样?”
“我相信你。”梁强冲翁师傅顽皮的笑笑。
每逢春节或传统节日,运销部都要给员工发放慰问物资。“因为员工上班或外出,每次总会剩下部分物品不能发放。这里交通不方便,我们又要及时回去。这时翁师傅家又成了堆放物品的库房,他主动承担起发放物品的义务。”社区负责人姜金花告诉笔者。
“翁师傅总是站在自家门前,拿着发放表,等待他们来领取。如果有个别人忘了,还主动送上家门。”
“赶水谢家街的员工、家属非常信任翁师傅,我们也相信他,每次都很放心把剩余物资交给他代发。”说到此处,姜金花对翁师傅的赞美之意溢于言表,“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好帮手。”
孩子眼中慈祥的爷爷
赶水中学紧邻谢家街家属区,每天上学、放学时,许多学生途径松藻公司专用铁路杨渡河大桥,有部份顽皮学生在桥上逗留、道心中行走,少数年少无知者甚至攀爬护栏。如此危险举止,给安全行车埋下隐患。
翁师傅家就在桥边,无知少年的危险举止又让翁师傅成为了义务安全员,协助防护工人劝离学生。周一至周五的上学、放学时间,杨渡河大桥上总能看见翁师傅的身影,可亲的笑容;孩子们总能听到翁爷爷亲切温馨的劝导。孩子们不再顽皮,过铁路桥时变的井然有序,不时会听见孩子们“爷爷早、爷爷好”亲切的称谓。这时,翁师傅就会露出慈祥而充满爱意的笑容,夸道“好孩子。”
十年勤劳在他的双手留下了厚厚的茧子,但66岁的翁昌绩师傅精神依然矍铄,行动非常利索。每天早晨,他依然用扫帚在运销部谢家街2栋楼的院坝中打着自己的“翁式太极”,他用夕阳般有限的温暖带给130余位员工、家属无限的温馨和从容,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敬;他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参与着和谐新松藻的建设,参与着“五个重庆”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