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车间和班组的角色认知
车间主任的十大任务
①编制并落实生产那计划
②进行作业研究
③生产管理(产量、进度)
④质量控制
⑤成本控制
⑥设备管理
⑦安全管理
⑧环境管理
⑨班组建设
⑩培训、考核、激励部下
六个问题
要成为优秀的班组长要把握六个问题:
办事公道
关心职工
目标明确
正确指挥
及时指导
分享荣誉
在安全生产中的角色:
班组长岗位职责:
①    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的指示,协助领导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②    参与技术人员制定单向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协助项目领导检查安全制度的落实。
③    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工作,发现隐患,及时组织处理,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④    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指导班组的任务工作,检查班组日志。
⑤    随时掌握施工生产安全动态,在生产调度会上及时进行通报并部署下周安全工作。
⑥    负责现场大型设备及物资运输安全,协助工伤事故处理和上报。
⑦    负责劳保用品的安全检查和监督。
⑧   做好安全工作的原始记录,按时上报有关资料和报表,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
班组长的工作特点:
不脱离生产任务
不脱离生产现场
不脱离班组职工
什么是企业的安全?
      多年来一直没有事故发生
    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基本达到法律法规要
二、车间班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特点
1.范围相对较小,人员相对较少,不容易形成安全死角。
2.车间、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时时刻刻会遇到安全问题,绝大多数问题需要靠自己开动脑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车间、班组开展安全活动,召集容易、时间段、次数多,面对显示、针对性强、印象深刻,这有利于唤起职工的注意力,以便迅速解决问题。
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1.目标管理——原则
       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对安全目标的实施结果应进行评比、考核,确定奖惩办法,激励职工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参与管理——方式
控制型
授权型
全方位参与。
3.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把安全工作的任务、各项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企业内部工作的法律,制度要有权威性,制度管理要有严肃性,奖惩分明,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1.安全教育与训练
2.安全目标管理
班组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应注意把握以下细节:
①企业年度安全管理总目标是制定班组安全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②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要切合实际;
③在班组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班组成员应制定出自己的年度安全目标和措施;
④各班组及各班组成员的安全目标、措施,要因组而异,因人而异,制定时不应相互抄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保证目标的实现,应抓好以下工作:
①解决“人、物、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的问题;
②要把做好每一项工作都与实现年度安全管理目标联系起来;
③搞好目标成果的评估,定期检查实现目标的情况,总结经验,超出不足,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
④把安全管理目标的执行情况与奖惩挂钩。
3.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台账。
4.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用具管理
5.事故调查分析上报
6.班组日常安全工作的内容
①班前会和班后会
班前会
班前会是班组长根据当天的工作任务,联系本班组的人员、物力和现场条件、工作环境等,在工作前召开的班组会。
特点:时间短、内容集中、针对性强。
在班前会上要突出“三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措施)和“三查”(查工作着装、查精神状态、查个人安全用具),并根据当天生产任务的特点、设备运行状况、作业环境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班后会
班后会是一天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在下班前有班组长主持召开的一次班组会。班后会在总结、检查生产任务的同时,总结、检查安全工作,并提出整改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