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9|回复: 0

教授讲翻译:什么是“戴高乐的反应”

发表于 2010-12-21 22:41: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0年12月21日 环球时报
  原文:Distant thunder greeted this scheme, from the south Pacific, where de Gaulle on his travels sent orders to prepare proposals。
  原译:迎接这一阴谋的是来自南太平洋的、远处的雷声,戴高乐正在那里旅行,送来命令准备新的提议。
  辨析:原译者显然没有弄清楚thunder(雷声)指什么。从整个句子看,这里的thunder不可能指真正的“雷声”,因为和句子的主要内容连不上,从上下文看thunder只能指戴高乐的反应。
  这是一种隐喻,词典中就指出thunder常用于比喻“(雷鸣般)怒吼”、“大发雷霆”(不少民族都认为雷鸣是上天发怒),说某人as black as thunder就是说该人“大怒”。
  Thunder有时还和lightning 一起用,表示“大声斥责”,如:They assail with thunder and lightning the author of that book. 他们大肆攻击那本书的作者。
  Thunder亦可直接用做动词,如thunder threats是“大声威胁”的意思,又如:
  “Get out of my house!” he thundered. 他吼道:“从我屋里滚出去!”
  She thundered against her husband’s being late. 她丈夫来迟了,她大发雷霆。
  这一句的翻译,词序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全句有这么几个信息点:
  1)(法国国内)有人提出了一个scheme(scheme是一个中性词,不一定是“阴谋”,而只是“计划”);
  2)戴高乐听到这个计划大发雷霆;
  3)当时戴高乐正在遥远的南太平洋旅行;
  4)戴高乐下命令要下属准备一份新的proposal(以代替那个scheme)。
  要把这些信息都放到一个句子里去,最好以戴高乐为中心组织句子,但是如果用一个很长的偏正结构“当时远在南太平洋旅行的戴高乐”作为主语,会有点绕口。不妨将全句译为:戴高乐当时远在南太平洋旅行,听到这个计划后大发雷霆,下令提出新的建议。 (作者:陈德彰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