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3|回复: 2

[读书学习] 普通职工平常事——《开路先锋颂》给我力量

发表于 2010-12-22 09:50: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普通职工平常事
                                                                     ——《开路先锋颂》给我力量 
                                                                    中铁二局新运公司钦北项目部 栗继华 
      起初我觉得,这不过是一本筑路人追忆逝去岁月的纪念罢了。淡黄色的封面,摸上去感到略带粗糙的凹凸纹格,和其他书并无两样。手里拿到《中铁二局文学集——开路先锋颂》时,我的心绪不过如此。
  然而我的不以为然,恰如其分地暴露了我的判断不足,看了几篇,我就爱不释手了,此后一有空就捧起来读,今天终于借着晚饭时间把最后一篇读完。这时我感受到的,是我可爱的同事们,“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企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呈现了一线员工忘我拼搏、多姿多彩生活画卷”,这些身边的普通同事的平常工作,给了我前进的力量。
   张长明的《空中惊魂》,把一次惊心动魄的航拍过程,通过有声有色的描述表现出来,读的人似乎也随着飞机的颠簸,身体晃动,头脑眩晕了,当读到最后一句,“还以为你们飞到哪个田里去了”时,在皆大欢喜的氛围中,我还对又惊又险的航拍意犹未尽。张长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个职业新闻人的敬业精神给写出来了。我们为这种精神感动,应该寄希望于这种伟大的精神,能为高铁时代的伟大开拓推波助澜。
  左靖的《爱照相的农民工》几乎就是在写发生在我身边的日常生活里,多少次我都遇到了她遇到的类似的场景,然而一个女孩子以她细腻敏感的笔调描写出来,却有了新的情愫充溢其中,比如这一段细致的描写,把人物所思所想刻画得多逼真——“我端着相机上工地时,他们都会无比好奇的盯着我看,毫不掩饰的目光让我如芒在背,难以忍受”,如果不往下读,大概我也要以为:这个幺妹是要用她的文采来抱怨什么了,可是当读到那一伙农民工在镜头前憨态可掬而又不失尊严地整理仪容,“用黢黑的手指梳梳被汗水浸湿的乱糟糟的头发”等动作时,我的眼里有了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宣泄:“觉得眼眶里竟然有点湿润”。稀松平常的一个工地上照相的场景,淋漓尽致地放大了高铁建设者伟岸的背影和高大的身躯……

  沈春巧以磅礴大气的笔调《亮剑滇西》,全景式描绘了一场气势恢宏的铺架大决战,大手笔再现了“苍洱神兵”面对历史使命,“临危受命”展开了“艰苦鏖战”并凯旋的庄严宣告:“英雄主义的传统永远不变!”全文有一种紧张有序的节奏感,充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用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把老一辈开路先锋“三块(那个)石头围成个小火塘,一口(那个)铁锅煮起了红苕汤”的浪漫主义情怀鲜活地演绎在当代人面前,创造性地再现了“大山沟里小河旁,豪情万丈歌声扬”的决战大画面……

  此外还有伍庆华剖析《我写<开路先锋>》,讲述这首“书写了筑路工人独特精神气质”的歌曲的创作历程,自豪地告诉青年筑路人,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和使命的召唤下,“一种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油然而生”,赋予你一种勇气和责任接过换岗的枪;李芸的《离开时,我会哭》,写出了付出一生心血的一代开路先锋,在离开工作了大半生的岗位时眷恋不舍的真实感情;张国安的《项目部上的咪咪》,让我们看到了单调工地生活上的无穷乐趣,也写出了筑路人保护动物的生态理念;《我爱我“家”》让人再次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时的场面让人伤感,“所有的(家庭)成员都站在院子里,有些人的眼里含着泪水……看到家里的兄弟姐妹一个个离开,我的心越来越痛。”这些离愁别绪的画面,在一群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并肩战斗过的劳动者群里发生,李俊却没有落入“泪水连连”的固定模式,而是寄托希望地祝愿,“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这个家的氛围”,把“一家人”的感情,通过钢轨的延伸,牢牢地系在一起;王明通过笔下的“老谢”的话,把铁路人忍受的抱怨、谩骂、嫉妒、讽刺,以一个大度的转弯,升华成做生活强者的誓言,这是读完《老谢和他的885A9》给我的力量;廖金阳的《苗岭神韵》以缠绵和浓烈的风格,让我们看到了筑路人四海为家、处处故乡的赤子情怀;《这个冬季,不冷》里的那句“纵使有千般万般的不舍,终究是要走的”,张雯的妙笔生花叫我们放心,即使你是独在异乡、经历气候环境差异和不适的见习生,“苦和累,就在这一声的亲切问候中烟消云散”;钟渝告诉我们,在“一张简陋的木桌上,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是那样的开心”,这就是走南闯北,在中国的戈壁滩上修筑铁路,《坚守戈壁滩》的豪迈情怀……

还有一首首凝练而饱含情思的诗歌,一曲曲引人情感共鸣的曲艺小品,无论豪放大气的还是婉约秀气的,都给人一种向前进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2 13:59:41 | 查看全部
是不是应该给给工人日报其他版面投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7:42:40 | 查看全部

回 1楼(孙建文) 的帖子

谢谢老师指点,我以为读书栏目也要这类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