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2日,国家发改委终于上调了成品油价,93号汽油价格也终于破“7”。如同CPI冲破年初定下的3%的目标一样,破掉整数关往往给人带来不小的震动。在很多时候,整数关大体仅具象征意义,但目前却显然不同。在通胀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并且愈演愈烈之时,与绝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关键产品的价格上调,无论怎样防范、淡化其连锁效应,其对人的心理,也必定产生重大冲击。
有关方面显然预计到了非常时期调价肯定会引发不满和质疑,在宣布调价的同时,对调价的相关解释以及应对措施,也予以公布。诸如对某些行业进行补贴,民航、公交等价格不作调整,以及上调油价不会加剧通胀等等。这尽管是必须的平衡措施,但平心而论,这些措施的对冲力度不够,不会扭转人们的心理预期。很简单的道理,涨价就是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如何不会对生活产生影响呢?即便在没有通胀的时期,涨价的影响也是真金白银,只不过影响有大有小罢了。
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早晚要上涨的大格局下,只有早涨还是晚涨的问题,而没有涨还是不涨的困惑。也因此,成品油涨价在公众看来仅是个时机的权衡。对于这次上调油价,公众最难以理解之处就在于,为何在通胀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在最容易引发矛盾的时机涨价。
上调成品油价格是否会推高CPI、是否会推高通胀——这是此次调价的关键,也是人们普遍疑惑之处。按照有关方面的说法,此次调价已经考虑了通胀因素。正是缘于通胀的顾虑,依照现行的调价机制原本就该上调的油价才又拖延多日。而且,成品油价在CPI中只占很小的权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会推高CPI。
应该承认,上述说法都是实情。如果依照现行的调价机制,恐怕油价都调了两回了。可问题在于,是否推高通胀和是否推高CPI,对于中国来说其实是不同的问题。我们当前的CPI可以作为通胀参考值,但却无法与真实生活中的通胀完全等同。当前的CPI数据中,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占了很大权重,而成品油占比不到0.5%。在这样的权重结构下,可以说上调油价不会推高CPI,却难以断言不会推高通胀。
尽管看不到上调油价之于通胀的关联分析数据,但就逻辑而言,此次上调油价肯定会助推现实的通胀,因为其大大强化了人们对于通胀原本就强烈的预期。当一种重要的产品逆市上调价格,又如何保证其他产品和行业不去跟风调价?
当然,行政手段目前被视为抑制价格上涨的利器。但悖论则在于,行政手段干预价格究竟依照何种标准?什么行业、什么产品对行政手段敏感,而什么行业和产品对行政手段不敏感?同时,敏感以及不敏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之于民生的重要性,还是行政运行的重要性?
以油价在CPI中占比很小不会推高CPI,试图推导出不会推高通胀,此种逻辑不符合中国的现实。正如同目前依然在“管理通胀预期”,而公众的预期却已经是通胀。(徐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