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家斯万特·帕博今年领导的一个科研团队,克服了DNA研究道路上的种种困难,首次完成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虽然这种DNA测序仅仅包括60%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但却让我们对这个独特人种的进化历史有了深入了解。
测序结果表明,单单一种基因的差异或许就能解释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在头骨、胸腔、肩关节等器官外形的不同。帕博的团队在对尼安德特人DNA和三个现代人种DNA比较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发现,这三个人种全部遗传了1%至4%的尼安德特人DNA。这项研究支持一种观点,即尼安德特人在距今10万至8万年前开始与智人通婚。
7.迦太基儿童墓地
美国匹兹堡大学人类学家杰弗里·施瓦茨(Jeffrey Schwartz)领导的研究小组推翻了一个长期说法,即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迦太基人将大量儿童作为陪葬品。他们在用时数十年对发掘于托弗特(Tophet)的540具儿童遗骸进行了细致分析后得出了这一结论。托弗特是位于迦太基主坟场附近的一座墓地。
施瓦茨认定,在这些儿童当中,大约一半死于出生以前,或在出生几天后死亡,还有大约一半死于出生一个月或几年后。仅有少数几个孩子死时只有5岁至6岁大,葬于迦太基主坟场。施瓦茨说:“虽然迦太基人偶尔可能会将人当作陪葬品,但托弗特墓地的情况表明,它不仅是用于埋葬人殉,也是用于埋葬夭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