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9|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交通)莫斯科“治堵”任重道远

发表于 2010-12-24 15:28: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交通拥堵是全球大城市通病。多年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同样深受拥堵之苦。新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上任以来,将“治堵”视为头等大事,酝酿出台各种措施以求解决拥堵问题。不过,莫斯科在城市交通建设、管理、规划方面积弊颇多,“治堵”绝非一日之功。
    拥堵之苦
    12月21日,一场暴雪席卷莫斯科,由于能见度差加上道路湿滑,市区交通陷入“半瘫痪”状态。傍晚17时许,记者乘车从莫斯科东南到西南,十几公里的路程花费了约两个小时。
    在莫斯科,即使不是下雪天,这样的经历也是家常便饭。莫斯科人谈起堵车,大都有一肚子怨言。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莫斯科民众心目中,莫斯科亟待解决的市政问题,第一位就是堵车及交通问题,有42%的居民对交通状况不满(去年为28%),其次才是高物价、失业等问题。
    莫斯科人口约为1056万,市区面积1081平方公里,目前汽车保有量约为400万辆。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今夏公布的一项调查中,莫斯科是全球交通状况最糟糕的五大城市之一,平均每天拥堵时间约2.5个小时。按每天拥堵时间计算,莫斯科高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市民们在长期的堵车经验中,也总结出一套自我缓解的方法:一是提前出门:将出发时间提前一个到一个半小时,这样就不会因为路上堵车耽误正事心急如焚;二是出门之前看堵车指数通告;三是熟悉城市地图,了解到达目的地的备选路线;四是在车上备好CD或书籍,堵车之时可做消遣。
    有些居民利用堵车时间竟也练就一身“功夫”。近日有当地媒体报道称,有的莫斯科市民边堵边学,用四年的时间在车里学会了两门外语。
    积弊颇多
    专家指出,莫斯科的交通拥堵,除了天气和地理位置等不可控因素以及车多的原因,还由多种积弊造成:
    首先,市区停车位缺乏,导致大量路面被占用。调查显示,58%的车主没有固定停车位,不得不把车停在家附近的马路上,让并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有些四车道的路段因为车辆的停放,竟然变成了单行道。
    第二,莫斯科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员和货物集散中心,其交通设施尤其是外环线承担着大量过境运输功能,每天有许多外地车辆途经莫斯科。
    第三,城建规划不合理,政府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多集中在市中心,导致城市中心区域人流、车流过于集中;在邻近交通要道的地方修建大型商贸、娱乐中心或者住宅楼,使交通更为拥堵。
    第四,交通基础设施陈旧,建设速度落后,一些新建住宅小区交通配套不足。在道路维修方面,效率低下,一段并不长的道路维修往往持续数月,严重影响正常交通。今年夏天,莫斯科的机场路列宁格勒大街因维修缓慢,且没有制定科学的临时交通通行方案,造成连续数天大规模拥堵,诸多航班因乘客或机组人员无法及时赶到机场而延误或取消。
    第五,交警事故处理效率低下。俄罗斯人喜欢开快车,导致事故高发。交警处理一起事故动辄数小时,严重阻塞交通。
    第六,特权车横行。据统计,莫斯科的特权车辆高达6000辆,它们在道路上不受限制的“自由”行驶,在一定程度也加重了堵车问题。
    此外,莫斯科交通拥堵问题还与缺少现代化的交通指挥和管理系统有直接关系。
新官出招
    莫斯科的堵车日益严峻,似乎已经超出了社会问题的范畴,而是“政治问题”,受到市政府乃至俄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莫斯科新市长索比亚宁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当作重点任务。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主持召开莫斯科交通问题专门会议,将治堵问题纳入《俄罗斯交通系统发展(2010-2015年)》目标纲领。
    前任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在位期间,对治堵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不过收效甚微。对刚上任不久的索比亚宁来说,治堵成效如何是其执政成绩的“试金石”。
    10月21日,索比亚宁上任当天便出席了有关莫斯科交通问题的工作会议。他说,莫斯科交通问题如此严重,将是他任期内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如果不采取特别措施,莫斯科交通将瘫痪,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城市安全。
    上任一周后,索比亚宁放弃特权车,亲自在路上体验了一把堵车之苦。随后,他开出了新建停车场、发展公共交通、修建道路三剂药方。同时,他建议把经过莫斯科的货物运输转移到城外,系统发展地面公共交通及地铁,并与铁路、空运、水运等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规划,构建立体的公共交通网络。而当前可以立即着手的措施则包括改造城市干道上的狭窄路面,建设新的立交桥、地面和地下行人通道,修建大量停车场。
    治堵方略
    莫斯科的治堵方略,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力疏导,二是加强建设,三是辅以管控。
    在莫斯科市政府看来,要解决严重的拥堵问题,当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疏导。从11月起,莫斯科2.5万名市政府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从平日早上9时提前至8时,未来还将出台错峰上班的新举措。此外,索比亚宁还要求相关部门清理干道旁临时建筑;缩短道路维修时间;交警加快事故处理速度;禁止高峰时间在大环路边的大型商业中心周围停车;“最大限度停止”莫斯科三环以内的写字楼和商贸中心的建设。
    长远来看,治堵的根本方法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莫斯科交通建设投入增长了近三倍,从原计划每年600亿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增加到现在的2000亿卢布。目前已公布的建设措施中,除了修建停车场和加强交通建设综合规划,还包括加大微循环道路建设力度;交通标志标线使用发光装置或彩色涂料以便更加醒目;引进智能交通系统监控道路运行情况、抓拍交通违章;利用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作为缓解拥堵的新手段等。
    在管控方面,莫斯科可能考虑对驶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拥堵费,以减少市区汽车流量,同时也增加收入,用于增设公交线路、改善基础设施。但是,有专家质疑说,莫斯科对收取拥堵费尚未做好准备,缴费方式、资费标准以及如何判断车辆是否已经缴费等细节问题都需要考虑。还有人担心,征收拥堵费后,很多拥有“特别许可证”的车辆在市中心任意行驶,对于那些普通私家车来说,将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
    此外,交通部门还建议,从早上7点到晚10点,禁止载重超过1.5吨的货车驶入大环内。不过有专家担心,由于莫斯科大环外的停车场和仓库数量有限,如果限制货车进入市内,可能产生商品短缺等问题。
任重道远
    莫斯科交通拥堵由来已久,解决起来不可能是一日之功。从客观因素看,城市规划不合理、地铁和地面交通载荷大、养护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将长期存在。
    就算是号称世界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莫斯科地铁系统,也面临着超负荷运转的困境。莫斯科地铁目前运营里程约300公里,有180余座车站,62座换乘车站,日平均运量约800万人次,节假日高峰时能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相比之下,北京地铁日均客运量只有502万人次。另外,车辆陈旧、急需更新也是莫斯科地铁的突出问题。
    今年3月发生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后,俄国内要求在地铁内安装安检系统和增加监控设备的呼声一度高涨,但最后,除了在个别地铁站安装安检门外,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欠缺等原因,其他安防措施不了了之。
    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莫斯科市政府已承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交通建设。根据12月21日公布的文件,明年莫斯科市政府将投入2030亿卢布改善交通。莫斯科道路目前总长度约为1318公里,根据规划,到2025年,长度应该增至1400公里。但莫斯科城建总规划科研和项目设计负责人之一特卡琴科认为,如要更好解决拥堵问题,道路总长度应该达到2500公里。
    有人担心,市政府是否能保持如此巨额的投入,而这笔支出未来能否落到实处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能否吸引私人资本投入交通基础建设,也是很大的问题。在俄罗斯道路交通安全检查机关“一把手”基里亚诺夫看来,相比起建设停车场或者修建道路,投资者更愿意把钱投向利润丰厚的房地产。
    治堵同时也面临政策抉择的两难。今年3月,为支持国内汽车业发展,俄政府推出以旧换新的汽车购买补贴计划。根据这一计划,车主可将车龄超过10年的旧车报废,换取5万卢布用于购买新车。俄政府为此拨款100亿卢布,相当于增加20万辆新车销售。此举推出后,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也给汽车及相关行业打了强心针。数据显示,前十个月轿车生产同比猛增95.7%,货车、大客车、轻型商务车产量分别增长66.8%、35.8%、65.6%。由于效果良好,俄政府宣布增拨100亿卢布,将这一计划延续至明年。汽车热销的同时,给市政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
    改变市民的出行习惯也并非易事。今年9月22日,莫斯科第三次参与”世界无车日“,却遭遇了比平常更严重的交通拥堵,即使公交票价减半,也几乎没有司机愿意放弃开车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对公众来说,尽管大部分人不停抱怨拥堵之苦,但要他们弃车换乘公交或者步行,却很难做到。
相关链接:圣彼得堡“堵”况令人忧
    除了莫斯科,俄罗斯另一大城市圣彼得堡的拥堵情况也不遑多让。这里的常住人口只有462万左右,而据市政府估计,汽车保有量明年将达到170万辆。
    圣彼得堡市政府官员米哈伊尔·布罗茨基告诉圣彼得堡媒体,今年上半年,圣彼得堡的汽车数量增加了5%。而不少市民认为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开始放宽钱袋,再掀贷款买车热潮。假如车贷继续如此快速增长,将导致车辆数目出现10%的增长,达到170万辆。
    “现在,平均每三名圣彼得堡居民就有一辆车,当情况变成每两人就有一辆车时,交通就会陷入瘫痪,”布罗茨基说。
    遍布全城的河流、水渠使圣彼得堡街道大多相对狭窄,加上交通管理与建设方面的不足,堵车成为常态。交通顺畅时仅需15至20分钟的路程以遭遇堵车,常常需要花费两个小时以上。
来源: 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