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2|回复: 0

两汉铜镜的铭文特点

发表于 2010-12-25 14:51: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两汉时期铜镜铭文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字体多样,文辞内容丰富,是鉴定汉镜的重要依据。西汉初期,镜铭多出现在钮座外,句法往往加“兮”字,比较接近楚辞的文风。
        西汉中期以后,铭文占据了重要位置,有的甚至取代了纹饰。这时铭文的字体笔书,除尚方镜中能保持整齐划一的姿态外,一般铜镜则—反汉初谨严不苟的作风,出现了代用字、简笔字及句中缺字等现象。这种状况之所以能被社会习俗接受,是因为简字、代字在当时大众中已广为流传,故凡遇到笔画较繁或文字较生涩的字,多以简字来代替,如最习见的“古”代“贾”,“守”代“兽”,“次”代“饮”,“周”代“雕”等。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镜铭字体近汉隶寓有小篆笔意,虽还有简画省笔,但比西汉文体更接近书写文体。
        东汉中期以后,铭文在表现各种意义之外,往往加上铸镜的纪年,为后代判断古镜的确切时代提供了依据。除纪年镜外,还有纪氏铭文或纪名铭文。纪氏铭常见的商:肖氏、阴氏、程氏、耿氏、叶氏、潘氏、樊氏、严氏、吕氏、许氏、史氏、秦氏、李氏、石氏、龙氏、驺氏、朱氏、袁氏等。纪名铭文又分人名、爵名、铸镜机构名,如:周仲、会稽师鲍、师郑豫、公孙家、张兴、吴郡赵忠、吴将军、尚方、右尚方、上方、青羊、青盖、青胜、三羊。
      2.西汉初期是铜镜铭文的萌芽时代,文辞简略,依其内容可分为三类:
      (1)男女或朋友间的纪念赠答铭文,措辞委婉曲折,如怨如慕,意味深长,有纪念相思勿忘而兼含颂祷之意。
      (2)庆祝颂祷铭文,种类少,但数量多,证明当时十分盛行,如“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等。
      (3)具有修养的意义而用作规箴的铭文,铭文较长,分铸于内外铭带。 3.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铜镜铭文种类繁多,照文意性质,可分为二类:
      (1)赠答铭文,有属于男女或朋友关系的纪念辞,又有意义深长、耐人玩味、脍炙人口的妇女赠送其远行丈夫的语句。
      (2)用于庆祷的吉祥铭文,或歌功颂德、宣示威武的铭文。
      (3)宗教神话内容的铭文,如《穆天子传》传下来的东王公、西王母故事,镜铭中也有表现。《汉书•天文志》中有五宫之说,于是行车方位有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配置,渗透到镜铭中,成了习见的语句。另外,受道家影响,镜铭中常有仙人、玉英、醴泉、芝草等铭词。这类铭文非常流行,字句多为整齐的七言或四言、三言,文体大率相似,它对研究七言体的出现很有价值。
        常见铭文有:①“大乐贵富,千秋万岁,宜酒食。”(鱼形)②“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宜酒食。”(鱼形)③“大乐末央,长相思,愿毋相忘。”④“修相思,烦毋相忘,大乐未央。”⑤“内请(清)质以昭明,光辉像夫日月,心忽。”(内圈铬)“扬而愿忠,然雍(壅)塞而不泄,怀靡美之穷皑,外承驩(欢)之可说,慕窈窕之灵泉,愿永思而毋绝。”(外圈铭)以上铭文多配置于蹈璃纹镜上。⑥“常相思,毋相忘,常贵富,乐未央。”⑦“常与君,相驩(欢)幸,毋相忘,莫远望。”以上见于蟠虺纹镜。⑧“见日之光,所见必当。”⑨“见日之光,天下大明。”⑩“见日之光,长毋相忘。”⑾“内清质昭明,光辉象(像)夫今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⑿“内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夫而日而月而。”⒀“洁清白而事君,怨阴驩(欢)之宾明,焕玄锡之流泽,志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驩(欢)之可说,慕窈窕于灵泉,愿永思而毋绝。”⒁“炼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而宜文章,以延年而益寿去不羊,与天无极,如日之光,长未央。”⒂“日有熹,月有富,乐毋事,常得意,美人会,竿瑟侍,贾市程万物。”以上见于连弧纹镜上,字体有的方正,有的则瘦长,简笔较多。⒃“见日之光,长乐未央。”⒄“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服者君卿。”⒅“见日之光,天下大阳。”⒆“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所言必当。”⒇“常贵富,乐未央,长相思,不相忘。”(21)
      “日有烹,宜酒食,长贵富,乐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