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table][table=100%,#ffffff]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著名诗人、 | 学者
        闻一多出生在一个封建 | 地主家庭。6岁入私塾,10岁时进入武昌师范附属小学。喜诗赋,爱美术。 |
          1913年
        在清华校园内,闻一多是一个活跃人物,他是《清华周刊》和《清华学报》的积极撰稿者,以后并担任过这两个刊物的总编辑和编委。 |
        “五四”时,任学生会秘书,积极投身学生运动。 |
        1922年 | 留学美国,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罗拉大学学美术,同时研究 | 文学戏剧
        1925年,因不满 | 美国政府对华人的歧视,愤而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与徐志摩等在《晨报》上主办《诗镌》。 |
        1927年应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之邀,在武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兼英文秘书,亲至黄鹤楼前绘制反军阀的大型宣传画。同年秋,任南京 | 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次年出版诗集《死水》、《红烛》,表现了对 | 祖国现实诗坛
        1928年秋回湖北,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23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回武汉闲居半年,拒绝到国民党教育部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著有《 | 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考索赅博,立说新颖。对《楚辞》的研究, | 成就
        1943年后,因痛恨国民党政府的独裁和腐败,积极参加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常参加进步人士和革命群众的集会、游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发动的反 | 人民
        1945年 | 12月1日军警和武装特务到昆明各学校杀害青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血案。闻一多大义凛然地亲自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支持学生运动。 |
        1946年7月11日,著名 | 爱国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闻讯后,义愤填膺。15日在李公朴追悼 | 会上反动派的可耻行动。当天下午为李公朴受害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再次揭露敌人的丑恶面目。晚上返寓途中,不幸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光荣牺牲。噩耗传出,毛泽东和朱德从延安电唁闻一多家属。正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的 | 周恩来,立即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名义,致电闻一多夫人吊唁。1949年毛泽东在《别了, | 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对闻一多的革命 | 气节
        闻一多的 | 著作闻一多全集
        解放后,他的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 | 革命烈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