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历史的时钟将永远铭记,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和02分,仅仅相隔5分钟,“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当代神农”袁隆平院士和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 |
一个普渡众生,一个悬壶济世,“禾下乘凉”的老人,走进了梦中永远离不开的稻田;医者仁心的院士,履行自己的诺言,到天际用“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双星”陨落,院士无双,全民哀痛,江河泪奔…… |
打开微信朋友圈,满满的都是痛悼信息。熟识的、不熟识的,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和职业,几乎无一例外。如果说“刷屏”和“霸屏”如此网络用语原都含贬义的话,这一次它们第一次以正能量的“褒义身份”让我感动得泪如雨下。我在思索,究竟是什么,让两位科学家的离去让全国人民如此哀痛和伤心……最早知道袁隆平院士的大名,还是三十多年前,高考的“时事政治”中有一条“袁隆平第三次获国际科学大奖”,知道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而后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才知道他是一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 |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成为他日常真实的生活写照。他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从而不仅养活了14亿中国人,还帮助无数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吃饭问题…… |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这是袁隆平院士写给母亲的信中的一句话,正是这伟大的“一粒种子”,让“中国神农”创造了普渡众生的“世界神话”…… |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如今,在他看到14亿中国人都 “吃饱了饭”后,他像完成了使命一般,永远地离开了…… |
也许是因为研究领域的问题,吴孟超院士并不像袁隆平院士那样为众人所熟知。但是有谁知道,1960年,是由他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第一例肝脏手术,使一条垂死的生命重新鲜活起来,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从那时一直到96岁高龄,他一直在肝胆外科的第一线不懈地奋斗着,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70多年的从医生涯里,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
他曾对青年医生说: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 ‘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自己先焐热了再给病人使用;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直到94岁高龄还为病人做手术,能站立1个多小时。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一个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学科学家多么感人的心声和高尚的情怀…… |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别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这本是臧克家送给鲁迅先生的,我想把这首诗送给两位院士更为贴切,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让中国和世界更多的人远离了饥饿,远离了死亡…… |
“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您昨夜的柔情……” |
两位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院士,请走好!您是我心中最亮的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