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查看故障日志、定位故障位置、更换松动的网线接口、调整工程设置……5月7日,在山能枣矿柴里煤矿井下3606西工作面,仅仅几分钟的工夫,困扰工友许久的工作面机尾云台摄像头显示故障就被智能装备工程师张鹏三下五除二解决了。 |
伴随矿井智能化生产,采煤工人从劳动者变成技术“指挥官”,柴里煤矿近两年又新添了一个工种:智能装备工程师。在柴里煤矿,像张鹏这样的智能装备工程师共20人,平均年龄35岁,分布在采煤、掘进、机运、通防、洗煤等各专业,是推动矿井智能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
随着智慧化矿山建设步伐深入推进,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装备逐步推广应用,释放智能装备效能,用高生产效率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此,该矿结合枣矿集团“三通道十二台阶”人才攀登工程选人用人模式,有重点地选拔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适应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智慧尖兵”,为张鹏们打通了“海阔凭鱼跃”的上升路径:“矿上把我们作为专家型人才重点培养,收入能达到平均水平的1.4至1.8倍,月度津贴200-300元。眼下,竞聘智能装备工程师岗位非常火爆,选取率为20∶1,大家都在抢着端技术饭碗。” |
在海选智能装备工程师过程中,采用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等多种形式,重点从大学毕业生、技术员、工程师以及参加枣矿集团各类专业技术比武前3名获得者、首席技师、“金蓝领”中推荐、评聘,优中选优。在智能装备工程师培育上,通过实施增高工程、增值工程、活力工程、递进工程“四大培育工程”,让智能装备工程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激活一个点,带动一大片。我们通过‘以点带面、重点培育、严格考核’,让智能装备工程师拿高薪、当专家,把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该矿党委书记焦太记说。 |
为智能装备选“主人”,这一新鲜事赢得了大家的真诚点赞和热情向往。现在智能装备工程师均已进入熟练期,可以完成重大故障排除任务,在第一时间恢复生产。采煤专业智能装备工程师郭夫全是综采工区的采煤机大拿,不光会开还会修,在整个矿上也是屈指可数。他总结出的煤机故障处理方法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今年以来,综采工区杜绝了2小时以上因煤机故障引起的非人事事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掘进专业张东利、马强,对工作面皮带集中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优化,实现了掘进工作面的智能化运输。通防专业王彬创新实施的采空区温度超限自动注水、注浆装置项目,实现了采空区自燃发火隐患处理零延时。今年以来,柴里煤矿各专业岗位智能装备工程师累计解决现场技术难题150余条、处理应急事故230余次,参与小改小革等技术创新40余项,累计创效100余万元,有效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现场的安全生产。 |
该矿矿长石海波表示:“为补齐 ‘高精尖缺’实用人才短板,我们着眼未来,向全矿职工敞开晋升通道,除建设智能装备工程师队伍外,还先后实施了副区长竞聘、优秀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竞聘和专业技术工种津贴等人才发展改革举措,为智能化矿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刘光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