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邹笙羽网络走红”说起
日前,上海6岁女孩邹笙羽走红了。孩子经常上街头向路人约拍,她父亲把笙笙约拍的过程拍成vlog放上社交媒体,吸引了7.5万多粉丝。800万播放量的加持下,笙笙成为了一名新晋摄影博主。笙笙说:“我喜欢按下快门的瞬间。”(6月1日 澎湃新闻)
一个喜欢按下快门的小女孩成了网红,这虽说是个例,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效而仿之就能“够得着”。在笔者看来,无论你选择走那条道,都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一是孩子有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二是家长要支持。给孩子积极营造宽松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有潜力、爱钻研。俗话说:不用扬鞭自奋蹄。
事实上,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只要有敢想敢做的钻劲和干劲,专心致志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通俗易懂的道理,也许我们每个做家长的都懂,但是,轮到自家孩子,可能就另当别论了。尤其是对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在应试教育竞争日渐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呢?
邹笙羽取得骄人的成绩,其实有苦也有甜。比如:她在约拍中掌握了摄影技巧,塑造了良好品格,培养了沟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她还通过拍摄改变了自己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腼腆与羞涩。比如:向路人约拍,她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遭到约拍者的拒绝,再次发出邀请,直至同意,这样,也磨练了她勇于面对挫折、失败,不逃避、不放弃的坚毅品格。我想,这些能力和品格,不仅在书本上学不到,同时还让她终身受益。世上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无字书,一种是有字书,有字书是指的书籍,知识。而无字书是指的社会和生活的经验和阅历。这也充分说明,读书和生活同样重要。两本书,我们都需要将它读懂。这样才算一个完整的人生。
“邹笙羽网络走红”再一次告诉我们:培养孩子兴趣、尊重孩子选择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家长在孩子教育培养上,只看中文化课成绩,整天都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那么,最后结果可能只有两个:一是孩子每天都在应试教育竞争中苦苦挣扎,不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弄得孩子身心疲惫,就是名目繁多的辅导班、提高班和兴趣班把孩子搞得精神崩溃。二是即便有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竞争上占优势,可能在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上也不过硬。
所以,一年一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又将开始了,笔者在这里想提醒家长和考生:脚下的路有千万条,即便有路走不通,咱就改道,改自己喜欢的道走,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决心和信心把自己这部人生戏演绎得尽善尽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