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观灯
久没有见到今天这般阳光了。今天是正月初六,又是12号,是个双日子,确是大吉。
昨晚摄友罗博就打电话叫我今天去石塘观灯。石塘素有千年纸都之称,在古老的小镇观灯,定然有一番特殊的韵味和精彩。看到阳光,我早上就蠢蠢欲动了。熬到下午三点半才出发,沿途看到很多结婚的车队和几只喜鹊。到石塘时,四点多钟,已看到很多人在吃晚饭,很奇怪,一问赶早吃饭是为了观灯。见县文联饶主席、文化局邓局长,还有铅山、上饶摄影、摄像一干人等,石塘果然有别于往日的热闹和喜气。我们此次活动的“带头大哥”是县电视台的书记罩子(摄友),他们从较远的河口镇出发,车随后才到。“会师”后即赶往罩子的堂哥郑主任家吃饭,谁知他家已有两桌观灯人先吃饭了,只好在厨房里铺开一桌。先是停电,接着电来了,大家为正月能够聚会难免喝了几口酒。这时有一位参与举办灯会的人端来一个灯笼给罩子,罩子是本乡本土人,彩头是不能少的,便掏出了一百元。由于赶着观灯,匆忙吃完饭,罩子便举着灯笼带着大家便朝石塘镇的一端叫将军湾的地方挺进。因为今晚的桥灯将从那里开始。
沿途人、灯,越聚越多。等了很久桥灯才开始启动。有老鼠灯,老鼠维妙维肖,为鼠年凭添趣味。接着是龙灯,蚌壳灯,船灯,再就是板凳灯。整个灯的队伍近千米长。找了一个制高点,等着各种灯经过。很多摄影爱好者选择了一个屋顶,由于屋顶太高,灯只成一条长龙阵,我想那屋顶并不能拍出什么好作品来。光线太暗,不好拍,只有打闪光灯拍几张权当记录。路两边挤满了人。灯的长蛇阵过完,看的人和拍摄的人,赶紧找另一个点。不久我们就陷入坑背街的灯和人之中。拍了一阵,板凳灯一运动起来摆动很大,有很多人差一点被甩到水沟里去。同行摄友胡成宾说他拍得正入迷,一挤,起脚想往水沟对面跳,亏脚收得快,否则太宽的水沟跃不过,定掉入水沟里。
忙了一阵。在主街道,耳朵被鞭炮声炸得嗡嗡响,便用手蒙住耳朵穿过鞭炮阵。从一个小弄堂想赶到灯队伍的前面,结果灯不知去了哪里,便站在那里傻等。到处是人,到处是炸响的爆竹和焰花。整个石塘可以说是欢腾了。上万人在大街小巷,这里很难得有这般热闹。挤在石阶上看,挤在阳台上看,挤在屋顶上看。后来我们到镇政府等着灯来。各自寻找有利地形拍摄。我想爬到乡政府大门顶上,上楼梯时,镜头盖碰掉了,便又下来找镜头盖。夜很暗,有几位热心人打着灯笼来帮着找,蜡烛光不亮,又有人拿来了一个很亮的电筒帮着找。锣鼓声近了,灯的队伍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人潮涌来,什么东西也会踩烂,何况镜头盖。相当着急,少了镜头盖,相机存放非常麻烦。还好,有人说那黑黑的东西是不?我伸手一抓,果然,兴奋之极。
隔了一会,各色灯就到了。在镇政府院子里舞了一回。龙头随龙珠上下舞动,龙身随龙头上下扭动。院子太小,板凳灯犹豫了很久才进入院子,绕了一圈。龙头桔红的光划成一线,板凳灯桔红的光弯成弧形。板凳灯经过身边时,带动一阵风,赶忙躲闪。在镇政府对面,有一个老板,据说他接灯出了一万元钱,于是,龙灯在他的门口舞了很久,板凳灯也在他门口绕了一圈。一时间,锣鼓声、舞灯的吆喝声、观众的惊叹声、鞭炮声、还有焰火升腾的震天响声,交织成一片。我狂拍了一阵,直到电池拍完,才收起工具。
这次石塘之行,照片肯定没拍好,但看灯还是看到了位。在人群中,在灯阵中,感受着乡间节日的醇浓和太平盛世的灿烂、和谐。因为辛弃疾的故居瓢泉离石塘镇只约五里之遥,于是很容易想起他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观灯意境。老百姓日子好了,生活确也多了一份精彩。
回矿时已22时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