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摘  要:
师徒结对帮扶,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成命运共同体,老师最头痛的“补差”,班主任最繁琐的说教,大部分被师傅们代替了。结对帮扶配合学科“进步奖”的设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全班学生考试的优秀率大大提升,师徒双方都从中收获到成功,从而带动全班和所有学生精神面貌的改观……  
初心:不让一个落下
为了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一般学校、一般老师、一般的做法是:老师给学困生“开小灶”,被戏称为“带研究生”。限于精力和时间,对于学困生面较大的来说,老师常常是分身无术,力不从心,而且会让学困生产生畏惧心理。为什么不能换一个思维来帮扶呢?五年前,我就发出了“不能让一个学生落下”的豪情壮志,启用学生之间“师徒结对帮扶”的办法,并沿用至今。
策略:师徒结对帮扶
师徒结对帮扶的具体做法概括成四句话:
你情我愿结为师徒,接受问询登记在册,
师徒二人调为同桌,徒弟进步师傅共享。
为此,我在所带的班上挑选出20名“德才兼备”的学优生作为候补师傅,组成“师徒帮扶组”,简称“师导组”,供需要并乐意接受帮助的学困生从中选择。
“师导组”全家福
于是,我所带的班结成了15对左右的师徒。从此,徒弟的家校作业、纸质微博(注:我班的特色日记)、考卷订正等,必须要经过师傅把关,检查签字,组长才予接纳。于是,出现了一道道这样的风景:课堂上,师傅不断提醒徒弟听讲,订正,坐好,记录,举手……课间,他们结伴而行,或者找一处僻静处席地而坐,师傅给徒弟检查作业,答疑解惑,传授方法,或者在桌子前,师傅给徒弟出试卷,做批改,报听写……师傅不厌其烦地说,徒弟不折不扣地做,二人就如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形影不离。
 师徒帮扶集锦
功效:一路携手前行
有哪个老师能有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全方位地、全天候地去陪着同一个学困生?又有哪个老师能对全班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尽到提醒、督促、辅导、检查等一系列的义务?还有哪个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心悦诚服地领命?
这些,我班的师徒都做到了!
我还看到这样一幕幕和谐的场景:由于师傅没有尽到职责,被徒弟控告,甚至要求解除师徒关系,师傅反过来央求徒弟原谅;相反,由于徒弟没有听话,被师傅严厉训斥,徒弟只好赔不是;临考之际,师徒的四只小手攥在一起,互相鼓劲……
学困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优生的责任感被激发起来了。五年之中,我接了两个中高年级班,每个学期期末考试,我班的语文、数学优秀率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甚至百分之百,摘掉了中低年级时贫穷落后的帽子。
动因:师徒共享荣耀
为什么师傅这般倾力?为什么徒弟如此听命?那不得不提我班的学科进步奖了。
评选学科进步奖是我带班的常设评选项目,已经沿用了5年之久,每学期末评选一次,算上刚过去的一个学期,已经评选了九次。
与“师徒结对帮扶”相联系,进步奖的评选主要激励学困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给尽力帮扶学困生的师傅们一个被认可。                            学科进步奖的获得者留影
以刚过去的一个学期为例,我们来看看整个进步奖的产生过程。
进步奖产生于学期期末考试完毕,由语、数老师提名,产生20名学生。 
进步奖评选标准因时而有微调,但两大标准始终坚持不变:一是师徒结对帮扶,徒弟勤奋好学,且期末统考成绩较平时进步显著,甚至超过师傅者;二是师徒结对帮扶,师傅尽心尽力,使徒弟期末统考成绩较平时进步显著,被评为进步奖,且自己考试成绩不低于徒弟者。一句话,“徒弟进步师傅共享”。
师徒结对帮扶,不仅让师徒们结成了“命运共同体”,还让师傅们享受到了无尚荣光。在被冠名为“师傅”光环的背后,他们知识水平和帮扶能力都得到了检验、提升和被肯定,吸引了无数同学羡慕乃至嫉妒的眼光,赢得了来自徒弟及家长发自内心的、如雪片般的不吝感激。
                          期末考试后师徒在QQ里互动
师徒结对帮扶,不仅让师徒们结成了“命运共同体”,还让徒弟们真正收获到了无限大的实惠。在师徒结对帮扶的过程中,他们提高了学习成绩,更是找到了无比渴望的、来自师傅的充分尊重和无私帮助;耳濡目染中,他们深入到师傅内心隐秘之处,触摸到了师傅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态度、方法等,并产生高山仰止般的敬慕,进而在心里建立起无形的丰碑和同学间无瑕的友谊。
特别有趣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就会在群里征集进步奖冠名权。只要家长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每人提供一份奖品,即可享有以自己孩子姓名命名的冠名权,如“跃宇杯”进步奖、“艾灵杯”进步奖,就是我班熊跃宇、包艾灵的家长分别抢得了冠名权。
展望:全班没有师徒
虽然是“一路携手前行”,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师徒结对帮扶的深入,不断有悟性较强、智商较高的同学从师傅处学到了“真经”,在平时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中慢慢崭露头角,甚至超过师傅,几次三番,师傅的脸再也挂不住了,于是主动要求解除师徒关系,让徒弟“出师”,自个儿“独闯江湖”。
虽然“出师”也是师傅的成就,但难免让师傅难堪。为了避免尴尬一幕的出现,师傅们得被迫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既把徒弟扶上去,自己又不能落后于徒弟?于是师傅们都想到了一处:努力发展自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选择班上学困程度相对较高、与自己差距较大的的同学做徒弟。
无形之中,师傅们正中我设下的“圈套”,学优生变得更“优”,学困生变得更“香”——成了“师导组”师傅们的竞逐对象。随着徒弟们不断“出师”,学困生的人数在减少,在班上的地位还将继续提高。
于是,我相信,成就“师导组”的是那些徒弟们,解散 “师导组”的也一定是那些徒弟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