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60|回复: 0

农民工周应先的幸福转变

发表于 2021-6-11 06:29: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工人日报
  “我小学没有毕业,不会啥技术,靠着给人做零工以及山上4亩土地产的土豆等农产品,勉强维持生计,经常到了年底还要借钱买粮食。”这是周应先搬迁前的生活,那时他住在鲁甸县新街镇新街村,35岁的他上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孩子要培养。
  随着全国最大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区——中建二局云南省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开工建设,周应先的生活也悄然开始改变。项目启动后,他加入了建设大军的队伍。刚开始,由于没有技术和文化,他只能做一些杂工活,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
  了解到周应先这样当地村民的状况,中建二局鲁甸卯家湾项目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号召,在项目办起了“建筑帮扶夜校”。夜校由项目总工程师等人担任讲师,开设电工、木工、钢筋工等课程培训16期,对当地的劳动力进行针对性培训。在社区的介绍下,周应先成为农民工帮扶夜校的第一批学员。他白天在工地上做混凝土浇筑,晚上在夜校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很快就成为工地上熟练的技术工人,工资也从最初的3000多元涨到了6000多元。
  如今,经过系统培训的周应先已经成长为产业工人,成为乡亲们眼中的“技术大拿”,尝到了技术带来的“甜头”,他也组建起了一支施工队伍,带着10名老乡活跃在建筑工地,带着大家共同致富。授人以渔的方式掘开了富民增收的“源头活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帮扶夜校”累计培训群众16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为当地劳务人员带来了近6亿元的收入。
  历时仅一年,在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66栋8866套安置房整齐排列,2所学校、4所幼儿园、1个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室及市政道路等已经建好,云南昭通5个县3.9万名搬迁群众已经全部入住。
  周应先和3.9万搬迁群众一起,实现了幸福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