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2|回复: 0

走近中共党史上的先模英烈人物(84)“863”计划倡导者

发表于 2021-6-16 08:59: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63”计划倡导者:科学泰斗 胸怀祖国
2021061409030317743.jpg  
“863”计划倡导者。新华社发

  “863”计划倡导者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198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助推我国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背后的主要倡导者,是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他们都荣获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上世纪80年代,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践证明,唯有掌握高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占据先发优势,获得更大主动权。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考验,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借助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
  王大珩院士是光学家,王淦昌院士是核物理学家,杨嘉墀院士是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陈芳允院士是无线电电子学家。4位科学家在各自深耕领域很有建树,对祖国未来充满着同样的热爱与忧虑。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收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信后,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经过广泛、全面、充分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计划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简称“863”计划。
  从此,上万名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很快取得丰硕成果。随着“863”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在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深海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863”计划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积极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发展道路,培养、锻炼了众多高技术人才队伍,支撑我国在新世纪的科技发展后劲十足,为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还促进了高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