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第4句】徐向前与毛泽东相识于长征途中。当时,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总指挥。当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暴露后,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连夜北上,陈昌浩询问徐向前:打不打?徐向前愤然说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从此也开始了他与毛泽东的伟大友谊。 |
|
|
【第5句】徐向前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始终坚定执着,充分表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思想境界。 |
|
|
【第6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义无反顾,鞠躬尽瘁。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好学不倦,实事求是,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政治远见。他襟怀宽广,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严守党的纪律,是党性坚强的模范。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他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群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严格教育子女。徐向前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
|
|
【第7句】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就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内战。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徐向前调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不久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在此期间,他克服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晋冀鲁豫军区兵力不足的困难,一面与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一道组建新的兵团,一面指挥部队参战,借此训练部队作战能力。为更好地完成解放山西的任务,徐向前率部先攻破运城,拔除了阎锡山的晋南屏障。二打素有“卧牛城”之称的临汾。临汾战役付出较大的伤亡代价,但取得了宝贵的攻城经验。徐向前当时以“伤亡大、胜利大、锻炼大”之语评价临汾战役。第三仗是晋中决战。在此战中,徐向前成功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造了以寡敌众,以少胜多的范例,也是运动战的典范之作。 |
|
|
【第8句】徐向前同志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坚持原则,具有坚强的党性。在长征中,他积极拥护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在关键时刻,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他与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起,团结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而灵活的斗争。“文革”期间,他身处逆境,但不改初衷,对党仍无比忠诚。 |
|
|
【第9句】徐向前同志治军严明,带兵有方,具有丰富的治军经验。他始终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注重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倡导红军内部发扬民主精神。他一向对部队要求严格,重视部队的作风建设。强调在残酷艰险的作战环境下要“硬着头皮顶住”,能够“坚持最后五分钟”,练就“狠、硬、快、猛、活”和不骄、不躁、不馁的战斗作风。他把爱护士兵与严格管理教育统一起来,把民主与纪律结合起来,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带兵、练兵、强兵的经验。他指挥靠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和带动官兵完成艰巨的作战任务。 |
|
|
【第10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徐向前“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以自己的战争实践和理论,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
|
|
 【第11句】徐向前同志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坚持原则,具有坚强的党性。在长征中,他积极拥护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当张国焘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党中央被迫率一、三军团北上时,有人不明真相,请示是否派兵拦截。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在关键时刻,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他与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起,团结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进行了坚决而灵活的斗争。“文革”期间,他身处逆境,但不改初衷,对党仍无比忠诚。 |
|
|
【第12句】在前线,每在战斗激烈的时刻,徐向前常亲临前线指挥。他病得不能行走、不能骑马时,就坐在担架上指挥部队拼搏。有好几次差点儿去见马克思。毛泽东对人说:“徐向前的战斗精神就像他的名字那样:向前,向前。”从1947年6月到1949年4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徐向前率部歼灭了阎军30万人之多,解放了山西全境。对于徐向前的指挥艺术,毛泽东颇为称道,曾多次通报全军进行赞扬。 |
|
|
【第13句】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大智大勇、缜思断行、擘画军事、驾驭战争的能手,一个坦荡无私、刚毅木呐、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这就是我在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岁月里,深切了解的向前同志。——李先念 |
|
|
 【第14句】正是徐向前指挥部队驰骋在晋冀鲁大地,为创建晋东南、冀南和胶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徐向前指挥部队以弱击强,攻克了国民党战区中最坚固的军事堡垒,将国民党阎锡山战略集团的几十万大军打得灰飞烟灭,使华北解放区与西北解放区完全贯通。正是徐向前几度率弱小之旅,于恶劣环境中,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总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为我军探索出游击战、运动战和攻坚战的正确战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
|
|
【第15句】徐向前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1919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投考黄埔军校,开始了戎马生涯。在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他经过观察、比较和思考,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革命的政党,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1927年3月,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不论环境多么险恶,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他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始终坚定执着。他豪迈地说:“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弥留之际,他嘱咐子女: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这充分表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思想境界。 |
|
|
【第16句】如果没有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强兵猛将,中央红军极有可能在长征途中惨遭覆灭。如果没有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强兵猛将,中央红军不可能在陕北落脚安身。正是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强兵猛将,开创了三大苏区中的两大苏区。正是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强兵猛将,在最为艰难的红军战史上取得了歼敌最多的显赫战绩。 |
|
|
【第17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百折不挠,义无反顾,鞠躬尽瘁。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好学不倦,实事求是,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政治远见。他襟怀宽广,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严守党的纪律,是党性坚强的模范。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作风民主。他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群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严格教育子女。徐向前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
|
|
【第18句】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打了许多大仗、硬仗和恶仗,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931年11月,他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采取“集中兵力,外线出击,围点打援,各个歼灭”的方针,先后组织指挥了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四大战役,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发展了红军,巩固了根据地。1932年10月,他率红四方面军西征,行程3000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击破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
|
|
【第19句】临汾战役胜利结束后,面对阎锡山以太原为中心辐射晋中的战略部署,徐向前审度敌情,准确掐住敌之七寸,提出了“保卫晋中麦收”的战略,从而先机制敌掌握战役主动权,指挥6万人民解放军北上晋中对抗13万国民党军,拉开了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各战略集团展开决战的帷幕,采取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运动战,以巧妙的战法调动敌军,一举歼灭了包括闪击兵团在内的国民党军10万余人,开创了我军战史上一个战役歼敌上十万和歼灭敌兵团的光辉记录,取得了人民解放军发起的第一个战略决战的胜利,在解放战争中率先奠定了一个战场的胜局。中共中央称此役是“伟大胜利”,并给予“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高度评价。 |
|
|
[table=100%,#ffffff]【第20句】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指挥靠前,从容镇定。他知已知彼,有谋有断,善于审时度势,驾驭战局,灵活制敌,以少胜多。他有一股超凡的硬劲、狠劲,不论面对多么凶恶的敌人,都敢于咬住不放,反复较量,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不制敌于死命,决不罢休。他军令如山,指定部队在何时到达阵地就必须赶到,跑不动爬也要爬到战斗岗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