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94|回复: 0

河北邢台:传承红色 播种绿色 收获幸福的底色

发表于 2021-6-20 20:07: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央视网消息 :车辆穿行在邢台市内丘县、信都区、临城县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区,大片大片的苹果树、核桃树、板栗树,将夏日的山峦装扮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些经济林木已经成了老区人民的“绿色银行”。
  6月18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采访团走进邢台,深入了解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路上取得的成就。
  邢台太行山区是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之一,红色资源点多面广,几乎涉及到太行山区的每一个村落,在这里,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有力提振了当地群众精神面貌,发展产业,开拓前行。
  
  位于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信都区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市西部60公里的太行深山区,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全村476户,耕地746亩,宜林山场8300亩。
  前南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天林回忆,1963年8月,一场大雨把乡亲们赖以生存的340亩农田,2000多棵板栗树、柿子树,冲得一干二净。面对天灾,前南峪人没有气馁,下狠心垫地植树、治理荒山。此后,治山治水大干20年,换来了太行山里的一片绿。
  1984年开始,前南峪村先后兴办了15家集体企业。进入21世纪,又来了一次“急刹车”和“快转型”。老书记郭成志带领“双委”一班人,实施“二次创业”,对生态经济沟进行升级改造,引进8个国家22个新特优果树品种,配套了现代化灌溉设施,按照绿色果品标准,实行科学管理。同时,将三家污染冶炼企业关停,改为三星级宾馆、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美丽的前南峪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前南峪村坚持发展沟域经济,走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之路,现在富在山林绿满坡,建起了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32.64万株的果品生产基地,林木覆盖率94.6%,被林业、生态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太行生态第一村”和“中国绿色村庄”。
  除了红色革命精神,老区儿女还在弘扬和延续着“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的开拓精神。
  “人民楷模”、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俯下身子为群众脱贫觅出路。从前南峪村开始,李保国把“家”安在太行山区,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引导农民种板栗、核桃、苹果、红树莓。30余年间,他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使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如今,太行山区依然活跃着以李保国名字命名的科技服务队,扎根山村,帮扶百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