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4|回复: 0

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从穷山沟到“太行明珠”

发表于 2021-6-20 20:15: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河北新闻网6月18日讯从“光山秃岭和尚头”到如今“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市前南峪村硬是把穷山沟变成了富裕村。半个多世纪以来,前南峪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
今天上午,“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走进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深入了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市西部60公里的太行深山区,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全村476户,耕地746亩,宜林山场8300亩。人均6分田,7亩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南峪村流传着“山坡秃头,风吹土走;有雨就成灾,无雨渴死牛”的顺口溜,生产条件极差,经济十分落后。
抗大陈列馆
据前南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天林介绍,1963年8月,一场大雨把乡亲们赖以生存的340亩农田,2000多棵板栗树、柿子树,冲得一干二净。天灾彻底毁了前南峪人的日子,村干部下了狠心:干脆来个大翻身,垫地植树,治理荒山!此后,前南峪人治山治水大干20年,才换来了太行山里的这一片绿。
1984年开始,前南峪村先后兴办了15家集体企业。1999年,工业产值高达8350万元。进入21世纪,这里迎来了一次“急刹车”和“快转型”。一边,老书记郭成志带领“双委”一班人,开创性地实施“二次创业”,对生态经济沟进行升级改造,引进8个国家22个新特优果树品种,配套了现代化灌溉设施,按照绿色果品标准,实行科学管理。
另一边,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前南峪村将三家污染冶炼企业关停,改为三星级宾馆、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如此一来,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打造了绿色低碳家园,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