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50|回复: 0

【党史故事43】以弱抗强 打破“围剿”

发表于 2021-6-21 21:34: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到了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以后,国民党的“围剿”停歇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还顾不上马上调集更多的兵力,来攻打革命根据地,所以说第四次反“围剿”,是1932年的冬天,蒋介石又开始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发动第四次对根据地的“围剿”。蒋介石实际上调集的兵力都是全国的,但是对赣南、闽西、粤北这一块,他基本上是用了一半的兵力,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围剿”。
为什么这一次中间隔了一段时间,不像前面紧锣密鼓的来“围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实际上是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想侵占中国、独占中国来实现称霸世界梦想的一个开始。蒋介石在一片人民群众反对声中临时下野,到了1932年的3月份他才重新的复出。

1932年3月,蒋介石复出以后,在五月份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这个协定实际上是一种妥协的方式,来处理中日之间的关系,因为1932年1月一·二八上海抗战打得轰轰烈烈。当时全国抗日的气氛也非常高涨,他主要的精力,就是后来非常明确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个时候他发现到了1932年,隔了几个月以后,中央苏区也恢复起来了,其他的革命根据地也恢复起来了,不打不行了,所以说他的主要精力又放到了“围剿”红军上。到了1932年冬天,蒋介石就发动了第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2年的冬天发动“围剿”的时候,红军这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毛泽东因为在党内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对待,包括1931年11月份的时候开了一个会,批评他是右倾机会主义,是逃跑主义,给他戴了一堆的帽子,就解除了他的军权。后来有人还看见毛泽东在读书,说你现在还读什么?他说不读不行啊,人家说我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富农路线,扣了一大堆的帽子。但实际上赣南会议在1931年11月1号到5号召开,紧接着7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宣告成立,毛泽东的主要精力就放到政府工作方面去了。
图片1.png

到1932年的10月召开宁都会议,宁都会议也是现在看起来受到“左”倾错误影响比较深的一个会议。这个会议一个重点,就是批判毛泽东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认为是守株待兔的右倾机会主义方针。毛泽东就被彻底解除了军事指挥权,原来虽然没有让他主管,但他毕竟还担任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到了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以后,毛泽东就完全的转到了地方工作,第四次反“围剿”来的时候,就是朱德和周恩来他们来具体指挥,虽然是当时“左”倾错误已经影响到了当时的中央苏区。但是朱德和周恩来还是坚持原来正确的诱敌深入的方针,来领导第四次反“围剿”,所以第四次反“围剿”最后也取得了胜利,歼灭了一万多敌人,缴获了一万多只枪,暂时缓解了当时革命所面临的局势。
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已经创造发展出了一整套的与强大敌人周旋的战略战术,这就是运动战加游击战。那么在面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时,这一套成功经验为何没能发挥作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重大失败?
到1932年年底,蒋介石就开始在酝酿第五次“围剿”,这个“围剿”就是我们后来所知道的第五次反“围剿”。这时候,蒋介石调动了全国的兵力100万人,其中50万人来对付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已经在上海待不住了,撤到了中央根据地来。博古不太懂军事,他把当时共产国际派来的一个叫李德的人,作为军事顾问,天天在地图上指挥作战,打得红军苦不堪言。所以后来为什么会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背离了当时符合中国实际的红军作战原则、作战方针,造成一个按照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的作战方针,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恶果。
但是这几年红军的反“围剿”,对于我们红军力量的发展,对于我们红军的指战员作战经验的积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红军指战员,我们也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包括很多优秀的共产党人,也都在这个反“围剿”的斗争中牺牲。但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在一点点的发展,革命的形势一点点好转,后期到了1931年,“左”倾错误的时候又被彻底的葬送,所以才有后来红军的长征,后来才有了遵义会议的转折点。
在几年的反“围剿”作战中间,红军的作战原则也基本上形成了,这个形成就是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原则:
第一条,是以反“围剿”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主要依托的红军,如果不是以根据地为依托,不可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如果不进行反“围剿”的战争,根椐地也保不住。
第二条,是实行战略的退却,诱敌深入。实际上也是在红军力量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对付强大敌人一个很有利的方针。因为和敌人去硬碰硬,不可能取得胜利,我们都是先战略退却,然后诱敌深入,然后再来想办法进行歼灭战。集中兵力实行运动战,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我们在反“围剿”战争中,运动战、歼灭战、速决战,都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第四条,是不失时机地实施进攻,扩大战果,或者在敌人“围剿”没有形成之前歼灭敌人,积累出来的红军一个作战原则。这些实际上也对以后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广大的红军指战员,他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英勇顽强,和敌人进行保卫红色根据地的浴血奋战,真正表现出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勇敢,最后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很多的烈士,很多的指战员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取得革命的胜利,推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所以说他们这种革命精神是可歌可泣的,我们要永远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