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身在异乡也精彩
我是一个从农村到柳州谋求生计的镗猪佬,职业不太“温柔”。但和每个人的口福和营养都紧密相联。
对于我们这些外来者,称谓多哉!有人叫我们外来务工人员。有人叫我们打工仔。对我有人直呼我的职业——“镗猪佬”。
过去在外人眼里,我们这些农民工只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用劳力养家糊口。简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仿佛时尚诙谐,文化生活,艺术品味与我们老死不想往来。我也曾经默认过这种看法。
人世间,再长的宴席也有散的时候,再忙的人,也有休闲的空隙。有时候镗完猪,卖完肉,空下来的时候,我也会百无聊赖的四处游荡。每次走进公园,我见到男女老少闲而不闲,唱的唱,跳的跳,打腰鼓的,舞剑的,耍狮子的,一个个汗流在身上,笑挂在脸上,个个神采奕奕,心满自得的样子,着实令我羡慕。从他们言语中我才了解到:不会唱山歌的人就不配当刘三姐故乡的人。不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就不是柳州人。我怯生生地问了他们一句:“我是外来打工人”。他们哈哈一笑:“现在柳州上百万人口,有几个是柳州土生土长的人。到柳州,为柳州发展出过力,流过汗的。就应该算是快快乐乐的柳州人”。我想,对呀!从此以后,我要去寻找快乐,寻找适合我的业余活动、快乐。
不久,我认识了一帮在城中区舞狮子的人,我毛遂自荐,终于把“四肢发达”派上了用场。参加了狮子队。随着活动场所的扩大和人员的交往,我又认识了一些和我一样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农村妹,她们富裕了、物资满足了,开始追求艺术享受和生活。唱歌、跳舞,虽不奢望登台献艺,但求自娱自乐。一天我听她们说:“城中区文体局领导关怀我们农民工的业余生活,要在城中区组建农民艺术团,并委托有关文艺团体对我们集中辅导培训,我荣幸地成了农民艺术团的第一批队员。在培训过程中,我看了“柳江之夏”、“友城金秋”等文艺会演。观摩过各城区文艺会演和比赛,我又一次感受到柳州城的文化生活太丰富、太多彩了。厂矿企业、街道、学校、各单位都有节门比拼,都有舞台施展的机会,郊区、农村也常来市区参加市区演出,我决心刻苦训练,提高艺术造诣。每周三天的排练,我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我都向柳州市民间艺术团的人请教,终于我这个镗猪佬也上了舞台。在演出《相亲》黑衣壮舞蹈中,我扮演了一个勤劳致富的小伙子,得到了姑娘青睐的幸福。第一次听到台下的掌声,我真的想哭,哭是喜泣之泪。哭,农民工也是精神文明的需求者和创造者。哭!柳州这样好的文化氛围给我的薰陶和舞台。哭!改革开放让我们这些从山里,从农村来的打工者用勤劳扮靓了柳州,也铸造了我们的精神文明,也使我们提前步入了小康生活水平。我也在柳州结了婚,买了房,生了儿子。
回想这一切,我的艺术生活走得令人啼笑皆非。记得刚加入农民艺术团时,每天一有空就往团里跑,一有演出任务,肉也不卖了。常常演出完都半夜时分才回家。老婆怀疑我“不务正业”。笑我这个镗猪佬,只能和孙猴子搭档。我告诉她我是城巾区农民艺术团的演员。她还笑我发癫。直到“摆古”电视中我的农民工镜头出现在她面前,她才从心眼里说:“我老公别看是个镗猪佬,上了镜头也是蛮帅的。今后,我支持你为农民工上舞台出一把力”。
虽然我对自己的表演不敢恭维,我的表演动作也十分笨拙。但是原生态的滋味还是有的。我牢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刻苦排练,为城中区农民艺术团争光夺彩。
现在我真正觉得,我这个农民工,身在异乡,在柳州生活得快乐,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