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毛主席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建国后的27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甘清贫,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穿衣、吃饭,工作,睡觉,可谓人生四件大事。毛主席的“睡觉”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讲究”,传颂着许多感人至深故事,发人深思。
1949年3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入住香山双清别墅。大家高高兴兴,谁也不曾料到,当他第一次走进自己的卧室,就发生了“木板床风波”。原因只是,他对卧室那张弹簧床极不满意。其实,这张豪华气派的弹簧床,是以前主人留下的。警卫员在布置房间时感到很稀奇,坐在上面像沙发一样柔软舒适。他们觉得主席以前一直睡木板床,现在解放了,应当让主席睡一张舒服的床了。然而,这同毛主席想的完全不同。所以,当毛主席走进卧室,一眼看到那张弹簧床,就很恼火,声音很高地对工作人员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的床?这张床比木板床要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觉得睡木板床很好,我不喜欢这个床。”并指示警卫员赶快撤走弹簧床,并说:“我还是睡木板床舒服。”
毛主席发火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无奈、不安,双清别墅没有木板床,西柏坡用的木板床又没带来,这可怎么办?大家想来想去,一致认为,还是劝主席暂时先在弹簧床睡一觉,告诉管理科第二天想办法搞木板床。卫士武象庭将大家的意思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听后连头也不抬地说:“等你们弄了木板床我再睡。”于是,管理科只好请木工师傅,紧锣密鼓地为毛主席赶做了一张大木板床,毛主席感到很满意,便上床休息了。
这次“木板床风波”过后,毛主席对工作人员解释说:“人生几乎有一半是在床上的,至于我更比一般人在床上度过的时间要长很多。因此,我的床一定要搞舒服一些。”这是因为,他喜欢卧床办公,看书、学习,要求木板床还能放些书,能随手拿到。
1949年底,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苏方安排在斯大林的第二别墅下榻。饭后,毛主席在师哲的陪同下,看办公室和卧室。毛主席按了按自己卧室的床,又看了看床上那高级被褥,皱了皱眉头说:“我睡不了这种沙发床,还是把我用的东西和书拿来。”他还使劲按了按床上的鸭绒枕头,笑着说:“这能睡觉?头都看不见了。”警卫员李家骥在一旁接话说:“主席,我们把垫子掀开,铺上块木板就行了。”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并嘱咐说:“不能去麻烦人家。我们自己想办法。”
毛主席回办公室开始看文件,李家骥测量好床的尺寸,然后由叶子龙送大使馆。傍晚,大使馆派人送来一块木板。于是,大家开始给毛主席换“新床”,将苏方准备的被褥、弹簧床垫换掉,换上木板,将毛主席自带的旧褥子、白床单、灰毯子、毛巾被、荞麦皮枕头放好。
只是,中国同志的这一做法使苏方工作人员很不理解。师哲向他们解释说:“毛主席同志有用自己被褥的习惯”,这样才好睡一些。苏方队长还是耸了耸肩膀,表示不甚理解。(李家骥:《领袖身边十三年》上册,第115-116页)
1950年2月,毛主席和周恩来访苏归来,不顾十几天坐火车的辛劳,马不停蹄地对当时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北作短暂调研。
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到达黑龙江省(时名“松江省”)的哈尔滨。下午6点,在会见省市委领导时,毛主席告诫大家:现在大家进了城,住上了楼房,还坐上了小汽车。但“大家努力贯彻执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进城之后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并特别强调:“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个人的事。如果我们的党员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
在毛主席的卧室里,工作人员为了让他休息好,特意准备了高档欧式钢丝弹簧床和新做的绸缎被褥。毛主席来到卧室向周围看了一下后说:“这里真阔气”!又走到床前,用手按了按,一看是软床。他说:“噢,这么漂亮的床!,我没有这福气,享受不了这东西。”
叶子龙答道:“主席,你试睡一晚,如果不适应,以后到别处就不睡这种钢丝床了……”
毛主席却正色道:“地方同志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群众很苦,我们不能搞的这么铺张。”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以后还是老样子,我们到外地,一是自带行李,不要用各地的行李,如果每到一地就换一套,太浪费了;二是不要用我的名义,向地方随便要东西;三是我们能办的事,要自己办,不要过多的麻烦地方,不能给他们出难题。你现在就让他们把被褥和钢丝床撤走,换上木板床,然后把车上我的行李拿来。”
警卫员李家骥只好驱车到哈尔滨火车专用线备用车库,取回主席日常的睡觉用品。铺好木板床,放好枕头,毛主席看后高兴地说:“还是我们的好!用这么好的东西,没必要。如果到一个地方换一套,我用了的别人怎么用?那是浪费!”然后,毛泽东点着一支烟,像是对别人,又像自言自语:“全国人民都睡硬板床,让我一个人睡弹簧床,我能睡觉吗?”这一晚毛泽东睡得很好,足足睡了罕见的五个小时!(王玉利:《毛泽东访苏归来》第47-48、50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频繁外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的大江南北。有一年,毛主席参加广州会议后,来到武汉。湖北省委在东湖安排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张高级弹簧床。毛主席住下后不声不响,工作人员们颇为奇怪。第二天,人们推开房门一瞧,吓了一大跳。原来,毛主席竟然通宵睡在地板上!(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毛泽东生活档案》下册,第673-674页)
1965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湖南长沙视察时,得知井冈山通汽车了,非常高兴。他决定重上井岗山。据毛主席的随行警卫员回忆:汪东兴和湖南、江西两省公安部门领导提前去看了路线。回来向毛主席报告,从这里出发,一天到不了。要不,就在中途的县里住一下,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可毛主席却说:“不要准备,有个茅棚就可以了。”当我们途中经过茶陵县时,天下起雨来,为了安全起见,便在茶陵县住宿。这时主席又指示随行人员,不要住招待所,也不要给县里打招呼,借县委办公室住上一晚就可以了。南方的初夏,天气非常炎热。毛主席在县办的一个单间里,放下行军床就休息了。我们工作人员把办公室的桌子拼起来,几个人挤在一起凑合着。当时屋里蚊子很多,咬得人难以入睡。主席又不让去借蚊帐,我们只好想办法找来当地一种土制的“蚊香”点着熏蚊子,弄得满房子烟雾。毛主席就这样睡了一晚,第二天接见茶陵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后,就驱车重上井岗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