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0年已经悄然走过。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对过往进行一番盘点,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新浪网做了一个专题,把几本有代表性的时政类杂志的年终盘点进行了集纳。这几家媒体的盘点,各有千秋,放在一个宏观的视野里进行观察,倒确实可以看出过去一年的不平凡来。
《三联生活周刊》对2010年的盘点,突出了一个涨字。2010年的通货膨胀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仅从物价指数看,2008年的通胀程度其实远远超过2010年,但是民众却在2010年感受到更多压力,原因在于2008年的物价上涨主要集中在猪肉和石油等少数品种,而这一轮则是小到蔬菜,大到房价,几乎无一不涨。即使将来我国政府会努力,减弱通胀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但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都应习惯和学会应对相对较高的物价。
《中国新闻周刊》对一年来有影响的人物进行了盘点。其中特别致敬“微博公民”,把微博作为一个公民专门指出来,强调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中的作用,对推动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进步中的特殊作用,可谓独出心裁,也颇有见地(网络称之为“围观”)。
一向时尚的《新周刊》,以榜单的形式对过去的一年进行了盘点。其中,其所梳理出的十大关键词,可谓勾勒出了过去一年的中国轮廓。这十大关键词分别是:尊严、涨、世博、亚运、微革命、非诚勿扰、强拆、国考、二、浮云。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有一种社会情绪;每一个大事件背后,都有一段或感人、或揪心的故事。
《南方人物周刊》同样把年度人物献给了“微博客”,这和《中国新闻周刊》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这一年,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世界杯、宜黄血拆、上海世博会……无数新闻的背后,人们在微博上分享信息、PK观点,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无数的声音开始激荡。微博当选,不只因为它搅动了中国互联网,更因为它体现出了公民精神。“围观”能否改变中国?当微博介入到一个个新闻事件中,人们不免高看一眼。但平台只是工具,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互联网观察家谢文就指出,微博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微博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写实之一。
最有创意的盘点当属《南都周刊》,其封面人物标题是“未完待续……”对那些引起人们关注、热议,但依然没有一个完美结果的事件进行了评点。“曹操墓”未落幕,“3Q”战火仍在烧;走了三聚氰胺,来了黑公关;做假的唐骏又出山;复旦博士奔丧路;舟曲泥石流劫震后余生的人,活着真好……虽然不尽全面,但将一种悬念作为关注,为之牵挂,则是对过去最好的纪念,对未来最好的期许。
这一年,无论是世博会的精彩、广州亚运会的美妙,抑或嫦娥2号成功发射升空,都记载了中国前进的坚实脚印。这一年,无论是房价还是物价,都在涨字声中敲打着我们的神经。“我爸是李刚”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而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让人愤慨,一些作乱的“官二代”成为公害。这一年,微博客以其特殊的作用,进入公共领域,成为建构公共空间的有力工具,以至于有人喊出了“围观改变中国”的口号。
但“围观”只是改变中国的起点。真正能改变中国的,是全体公民的积极作为,是上下同心的锐意进取。站在新一年的门槛上眺望2011,新的历程承载新的希望,新的希望或将意味着磨难、挫折、成功、掌声,有鲜花、笑脸,也一定会有荆棘。然而,只要我们有信念,有梦想,有追求,困难终将会被踩在脚下。(肖余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