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都是有弱点的,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由人组成的反腐机构亦不例外。太多人说满意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倒是那些勇于说出的不满,往往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首份《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基本情况。书中介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
凡有官方调查公布就必有民间争议存在,国家统计局想来应该早就习惯了,这一次也不过是对往常惯例的延续而已。只不过,就像近日中纪委宣布,“三公消费”今年又压缩57.51亿元,公众很疑惑这一数据如何计算得出,因为从来没有“三公消费”数据公布,何来缩减数据公布?大家对于“七成人满意反腐”也有同样的疑惑:大家从未听闻该项调查,何故突然宣布一个调查结果?
也许国家统计局是以相当隐秘的不公开方式进行的该项调查吧,没准还是什么“国家机密”呢。反正调查结果已公布,属于满意的七成还是不满意的另外三成,大家不妨各自去站队。在此友情提醒一下,人多拥挤看着点站队,别哪儿人多偏往哪儿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可以肯定的是,相信大家都很愿意对反腐投出满意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有机会大声对反腐说满意,肯定都是大伙长期以来的共同夙愿。既然百分百满意是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现在是否已达七成倒是不必过于较真。
只不过,对于反腐任务仍很艰巨的反腐机构来说,当下关注的重点似乎不应该是公众满意在哪里,就像一个人不应该只津津乐道于自己哪里做得好一样。为了反腐败工作的更进一步深入,有关部门更该调查的是公众对于反腐败工作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哪些,以便帮助自己找出反腐工作的软肋和不足,在未来尽快得到改进和完善。调查公众满意度不如调查公众不满处,这也许才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反腐态度。
某种意义上,要让一些人“代表中国民众”对反腐败说出满意,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绝非一件难事,既然能够“被代表”,当然就能够“被满意”。真正难得的是,能否有一些人“代表中国民众”说出他们对反腐败的不满,那才是需要勇气的,也才是未来反腐工作的关键所在。要知道,人都是有弱点的,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由人组成的反腐机构亦不例外。太多人说满意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倒是那些勇于说出的不满,往往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除非我们的反腐机构真的认为当下反腐已臻完美,媒体要能挖到一件腐败丑闻都是难之又难的稀奇事,否则还是应该多听听民众对于反腐的不满,而不是一味喜欢听叫好——即便是叫好,那也应该当成期待和诉求来听,而不是因此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所以说,有关于反腐败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却没有关于反腐败的公众不满处调查,实在是一种遗憾。什么时候,公众在反腐白皮书里见到更多的不是骄傲和成绩,而是在自曝软肋与不足的同时,倾听公众的不满和期待,那样的反腐力度才可真正称之为大,那样的反腐工作才可真正称之为好。(舒圣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