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09|回复: 0

农民工的学习权利比北大学历更珍贵

发表于 2011-1-5 16:21: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月3日《工人日报》报道了一项名为“圆梦计划·北大100”的活动。这项活动将选拔100名培训考察后的优秀农民工,入读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进行为期2.5年~5年的本科学历教育。

广东省农民工以千万计,而名额只区区100个;中国高校千余所,唯一高调上阵者乃众生遥不可及的北大。僧多粥少一目了然。但纵然如此,活动关键词之“农民工”和“北大”甚是“撩人”,将两个近乎于无法相交的平行线“活生生”地绑在了一起。听过农民工去北大工地赚生活费,见过农民工高频出现在北大学者的论文里,谁会想到皮肤黝黑面露憨态、甚至连“微积分”是什么玩意儿都不知道的农民工抱着《大学物理》,出现在中国“第一学府”的教室里?

农民工兄弟们自己也很惊诧,但也只是惊诧而已,惊喜还远着呢。毕竟得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继而放弃“命根子级”的经济来源,承受北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活费,转战“高深莫测”的学术战场。更为关键的是,咱农民工到底去学什么?能学什么?学成了咱是体面的知识分子还是更高级别的农民工?

此活动将进行培训和选拔,截至目前为止,相关部门还未披露选拔标准的公开信息。在北大网络教育学院、团广东省委网站、新华网广东频道,也未找到报名入口。关于报名时间,网络上只存有两处信息。一为中工网报道“圆梦计划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系统于2011年的1月1日正式开通”;二为新浪网的“报名截止日期为2011年2月18日”。千万农民工还在期待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遴选,但这雷声过后为何未见雨水?

农民工学习背景参差不齐,与通过应试教育走入北大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存在相当差异。当两个群体成为同学后,具体的教学安排是什么?农民工们是需要从基础平台课起步,还是直接学习职业技能?这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信息在活动的公开通告中都未出现。若只是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何苦“高攀”学术顶峰北大?若接受普通本科教育,农民工薄弱的知识架构能吃消吗?毕竟只有2.5年~5年的学习时间,众所周知,学术造诣难以一蹴而就。

这让我想起引起社会热议的2011年国考招录创举——“农民工等可报考公务员”。农民工在百万人中脱颖而出的胜算有几成?显然,靠国考来改变命运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个神话。同理,通过北大学位转型成为知识分子对农民工而言也是坎坷重重。虽然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兑现其自由权益、尊重其身份地位,其实远比赋予其公务员地位或高学历更紧要。

能提供给农民工的教育资源远不止北大。能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充足的社会学习资源?比如低学费的专业培训班、夜校等。再比如,大学校园的部分图书馆向农民工开放,为农民工量身打造公共选修课等。农民工的学习权利比学历更珍贵。(蒋君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