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3|回复: 0

疫情“新常态”呼唤更紧密的中国—东盟供应链合作

发表于 2021-7-6 14:54: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讯,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区域供应链合作大计。本次视频研讨会由中国外交学院和越南外交学院联合主办,是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2021年度系列工作会议之一。与会专家围绕全球和区域供应链的转变及其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诸多共识。
  中美贸易摩擦被认为是影响本地区供应链结构变迁的重要因素。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康端严博士(Kong Tuan Yuen)指出,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思潮泛滥的背景下,西方企业回迁本土的趋势加强,全球供应链急剧缩短。马来西亚学者杰扬·梅农(Jayant Menon)也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是导火索,更是加速器。中美贸易摩擦迅速波及全球,加快了供应链重组速度并扩大了重组规模。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杨家庆(Ung Hakheng)则认为,在贸易摩擦开始前,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法规更加严格,全球供应链重组进程就已经开始。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和区域供应链的重新布局。中国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何敏副教授从供需两个方面分析了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从供给角度看,疫情导致生产停止或中断、供应链风险通过全球价值链蔓延、国际运输网络中断;从需求角度看,一些关键医疗用品需求激增,食品需求发生变化,经济冲击通过需求渠道传播。正如越南外交学院安全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朱明绍(Chu Minh Thao)指出,在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双重背景下,全球和区域供应链变革正朝着采购渠道、供应商及生产基地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近岸外包、企业“回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等趋势。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加强合作,聚焦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进程,扫除跨境贸易障碍,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对供应链的影响,多举措应对疫情影响。
  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在闭幕辞中指出,此次工作会议举办得非常及时,对于中国东盟携手推动区域经济复苏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与东盟在促进区域和全球供应链安全,保持市场开放,创建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方面存在重要共识。面向未来,双方应继续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以及接种疫苗监测等方面的抗疫合作,安全是供应链稳定的关键前提。此外,双方应加大在劳动力能力建设、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物流等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迎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