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3|回复: 0

一位嗜文者之迂腐故事--还不错的文章

发表于 2011-1-6 17:45: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已届而立之年的古先生,素来是个喜文嗜茶者,因慕东南神山之神秀由闽南而迁居之。古先生是一位教书先生,平日里除了兢兢业业于本职工作以外,还对地方草根文化情有独钟,以至于长期坚持深入山村野地,进行着独往独来式的考访、搜集、研究和创作。
  古先生痴情于山川地理,嗜好于茶与茶文学,几乎到了难以复加的地步。无论是冬霜雨雪,或者是烈日清风,总是不停地踏勘着东南濒海的山海岛礁,几乎访遍了古寺老观名村险寨,结交了无数的乡野耆老隐士高人僧道,采撷到了丰富的逸闻传说风俗物产等等素材。
  经过数十年的野外餐风露宿,以及书斋不分日夜的勤奋笔耕,古先生终于有了数百万余字的文史创作手稿。正如先生在成功刊印第一本书时,以饱含深情的感慨,与前来祝贺的书友乡亲们说:“吾一介书生,云游四方。山水为娱,岩壑为情;随缘而家,遇知而友;聚散于欢冷,来去于飘萍。自从落榻于神山,蹉跎竟至数十载。何也?留恋神山之奇秀,感念山中父老之盛情也!以故,吾倾心于神山的怀抱,常年置身于山中,野果为食,冷泉为饮。探源其中山水之精微,采撷历史之逸事,品啜灵茶于山寮,穷究天地之奥妙,运行秃笔于陋室,终成一书以了所愿,三生之幸也!”
  东南神山历来有名,素以海上仙都之美誉而闻名于世。神山峰岭连绵,山水旖旎大观,内中道佛氤氲悠久,历代高人隐士不绝于野。每逢乱世,更有豪杰枭雄、盗寇海匪角逐争斗而出没于其间。最令人惊叹者,神山之中奇珍异果比比,香花四季常有。诸如大白茶、四季柚、槟榔芋、蟠桃、黑葡萄、晚熟荔枝等等,历来内外闻名。
  在漫漫的考访与文创生涯中,古先生际遇了一系列能够警醒世人的故事。这些际遇与故事,不但因成了古先生对于茶文学创作的殉道精神,同时也促成了先生勇于担当和坚忍意志,以及能够承受任何苦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构成的完美与升华。
  跋涉于坎坷文创之路的古先生,随着散文、小说、诗歌和文论在报刊上发表的增多,更由于连续成功出版了数本长篇著作,古先生在当地渐渐成了一位颇有点名气的草根作家。但是,在长期固守封闭自娱和见重于轻文重利的地方社会氛围中,历史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夙命,同样无法避免地降临到了古先生的身上,差一点将之打入到灾难的深渊。
  古先生完全没有料到,首先发难于自己的,恰恰是此前最受自己敬重的老者丁芥。平日以编辑几本当地文史资料和诗集售卖换钱为生。盖因悚于古先生的成就冲击到售书,而影响到丁芥赖以生存的生意收入。于是,丁芥便用极不地道的惯用手法,复原了一场类似于文革攻击人的手法,对古先生进行了一场无情的诽谤、攻讦和陷害。
  聪明的丁芥,擅长于采用阴阳夹击的阴损整人技法。文革中,其成功地运用此法游戏了不少本地名人。如今,人老心不老的丁芥,又拿出了看家本事,一方面罗织了古先生所谓“抄袭地方文人作品”和“非法出版物”等数款罪状,书写并复印了数百份告状信(类似于文革的大字报),在政府单位中散发,要求政府对古先生进行严处。另一方面,私下托人转告于古先生,如果付出私了费十万元,则此事可以了结。
  面对如此卑劣的诽谤陷害和公然敲诈,古先生在嗤之以鼻的同时,给予了断然拒绝。再说,当地的人们素来了解和熟悉丁芥的一贯秉性,对于丁芥的举动,大多冷眼观之。治愈政府单位,也没有将之当成一回事。
  眼看第一回合的努力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道理的丁芥,便用相同的方法越级到地区和省城继续告状。得知上级政府相关部门派人调查的时候,丁芥又不失时机地托人传话古先生:如付足五万的私了费(第一次主动降价),其可以马上撤告。并主动附加了一个友好的条件,说其有办法把事情彻底摆平。
  已然经历过一次敲诈的古先生,面对如此罕见的厚颜无耻和纠缠。概叹之余忽然醒悟,这难道不就是当今逐利时代道德堕落的活生生典例吗?
  心念豁然的古先生,不禁逐渐消去了心中的恼恨,转而升腾起对丁芥的无限怜悯。于是,先生决定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故事的自然演绎,兴许将来还能成为一例难得的写作素材。面对丁芥所托来人,古先生平和地对之说:“请转告丁芥,钱我老古没有!不过,欢迎丁老先生竭尽全力!”
  丁芥其人,高龄已至古稀之年,文革中成长起来的地方知名文痞。改革开放以来,迅速与时俱进,老当益壮地奋勇投入到逐利的社会洪流中去。平日里,颇能娴熟地运用黑红舆论驾驭社会影响力,用之谋求一些不劳而获的个人私利。丁芥素来见钱眼开,嗜钱如命,以钱之多寡而论是非。
  一段时间以来,已然老迈混沌的丁芥颇觉走背运,盖因其惯用之谋钱手法屡屡失灵故也。某日,忽然灵机一动,便转而把敲诈对象对准了迂腐的古先生。
  往时,丁芥与古先生交往频繁,正是吃准古先生的迂腐老实,这才觉得从其身上敲诈一笔私了费将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是,致使丁芥大惑不解的是平日文弱的古先生,却倔强的让人难以置信。气急之下的丁芥,遂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坏事做绝。
  丁芥重新润色了状子,罗织来了数十余的真假签名,亲自进京投状。耄耋老者如京告状,自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于是,迅速将所告之人和事确定为大案嫌疑,拟成公文逐级下发,最后责成茶都市文化局调查处理。
  茶都市文化局属下的稽查队长,其掌队姓牟,此君原为开车师傅,后走运获得提拔荣升为队长。坊间传闻,牟队长能够走运荣升是花了大代价的。以常理推之,既然花了大代价,那自然是必有所求。犹如做生意而追求利润回报,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了。何况身处当今的逐利时代,天下哪有愿意做赔本生意的呢?
  牟队长是个极干练的人,随着履职时间的增长,街巷间相关的流言故事也水涨船高地多了起来。有好事者,赠予了牟队长一个雅号,称其为“见红就好”。曾有坊间愚者,懵懂于“见红就好”的典故,概然询之于智者请教。智者轻蔑于愚者之蠢钝,仰头狂笑之后,随意扔给愚者一串经典。曰:“傻之乎哉!红者,红包之红也!宅女之红也!”
  闲闻不叙。话说自牟队长接到上头督办的大案子后,立马意识到上苍又眷顾了自己一件极美差事。牟队长早有耳闻,这个倒霉的古先生,除了是个酸不溜丢的迂腐草根作文者外,还是个颇有家藏的古物爱好者。心念几转,烟圈升腾,不尽的遐想与诱惑,已经使得牟队长飘飘乎欲仙了。
  两天后,古先生被叫到稽查队调查询问了。平日里,只知道将所有时光都耗费在教书和业余写作的古先生,哪里经历过这样的阵仗。在牟队长交换着威严与客气口吻的询问下,古先生机械地回答着每一个提问。临结束,根据牟队长的要求,还前所未有地在笔录上使用上了指摸印。
  糅合着委屈、愤怒和耻辱的古先生,失魂落魄地从稽查队办公室出来,先生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如同下过地狱似的。在一片茫然的脑海中,古先生反复地扪心自问:难道自己用全部的生命和爱恋,倾情于地方的文化事业,倾注着自己全部的心志与智慧,去寻找和研究已经被时空淹没的地方文明史迹,用一个作文者的良心和热情,致力于宣扬社会的文化和谐、企求着天下大同,所得到的回报竟会是这个结果吗?
  百思不得其解的古先生,一时间陷入到了迷蒙的空幻世界之中,但觉眼前不断映现出千百年来一幕幕作文者的故事。
  不是吗?他们之中有的器宇轩昂、意气风发;有的蓬头垢面、浑身鲜血;有的迎风苦思、仰天长叹。甚至还不乏有为了一言、一书、一典故、一风骨、一气节,而概然抛头颅、洒热血的惊天之举。
  在如真似幻的绰绰影像之中,忽然有一位似曾相识的先哲,迈着沉稳的步子,径直走到古先生的面前,他用慈和的眼神直视着古先生,开门见山地劝勉说:
  
  “入文道而传扬道德,明远志而标榜骨气,知艰难而勇于奋进,耕耘不辍,百折不饶,至死方休,此乃文者之品德与宿命也!
  人生匆匆,当积德于民,报效于国;岁月腾腾,应创业于公,献身于众,可慰平生,含笑于九泉者,可谓此耶。
  利,人之需,宁弃而不尊财辱格;财,人之爱,宁舍而不损仁丧义;权,人之摄,宁忍而不奴颜媚骨;势,人之畏,宁违而不逢迎阿谀。谋事难,难得求索,难在不弃;成事难,难在无私,难在恒持!”
  
  如一杯甘露,如一缕清风,顿时给了古先生以无穷的勇气与力量。于是,他屏除了脑海里的所有杂思乱想,重新调整出良好的心态,勇敢地回归到家里的书斋,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构思与文创之中。
  两个星期以后,古先生又被召唤到茶都市文化局,根据要求将一应出版合同等原始材料之复印件送交牟队长备查。期间,文化局的一位副局长接见了古先生。副局长耐心听了古先生的辩述理由后,虽带腔调但还是和颜悦色地说:“你热心和奉献于地方文化的创作,我们了解情况也很受感动。但是,上面要求调查,我们也只能依律办事。经过我们的核实,有关你‘抄袭他人作品’的控状基本不能成立。至于其他,我们将继续调查,最后才能结论。”
  古先生听了,觉得副局长说的合情合理,在表示了谢意的同时,再次用事实口头申述了受到陷害的事实。最后,先生诚恳地对副局长说:“退一步讲,鉴于本人欠缺应对复杂社会的能力与经验而被骗子骗了,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不但没有想办法维护受害人的名誉和利益,反而没完没了地审查受害人,请教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副局长显得有点尴尬,但还是勉强带着安慰的口吻说道:“你反映的情况很重要,我将亲自过问这件事,相信能够给你公正满意的结论。”
  古先生是带着感动的心情告别副局长的,因为先生坚信政府的公权力和公信力是绝对可靠的。回家后,古先生没再多想,很快又倾心投入到自己痴迷的文创中去了。
  有一天,正在专心写作的古先生,突然接到为承印自己书籍的印刷厂王经理的电话,说牟队长带人查抄了印刷厂,强行拆走了排版电脑,理由是其违规承印了非法印刷品。过了一天,又听说牟队长亲自驾车冲到某书店,从书架上搬走了古先生及所有本地作者创作的书籍。
  期间,牟队长还多次给古先生打电话,一方面不断强调案件重大,上头催办的很紧;另一方面暗示古先生,可以私下交流交流。
  为了加大对古先生的压力,牟队长纡尊降贵地亲自降临到当地的县文化局,通知古先生到县稽查队办公室,摆出审案的架势,武断地要古先生承认印制了非法印刷品。本地两个西装革履的稽查队员,也威风凛凛地在旁边帮腔威吓。
  一向清高自诩的古先生,那能承受得了如此的人格侮辱和执法犯法的行为。古先生当下振声抗议说:“你们是通知我来协助调查的。怎么倒像开庭审案的架势了?”
牟队长见古先生调侃,顿时恼羞成怒,猛地拍着桌子吼道:“办你的案子,我已经够忍耐了!(此语泄露天机否?)”
  古先生一听到如此口气,也激动的脸色红涨,他反唇抗声说道:“不忍耐,你又将如何呢?我古先生今日倒有兴趣见识见识,你是如何不忍耐办案子的!”
  从古先生的口气中,牟队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便噤口静默。站立在牟队长身边的两个彪形稽查队员,不失时机地一边大声呵斥,一边向着古先生逼来。
  古先生轻蔑地注视着这两个打手般的稽查队员,等待着他们作何举动。此时,稽查队办公室里安静的出奇,凝重的空气逼迫的人喘不过起来。突然,“笃笃”的声音破门传进,门开处一工作人员匆匆来到牟队长身边,耳语了几句什么。
  平日迂腐的古先生,当机立断抓住机会,车转身走向门口,未出门而转头对着屋内说:“我老古等着你们来办我的案子。但请记住,大家都不要以身试法!”
  与此同时,没有善罢甘休的丁芥,也适时地两次托中人捎来要求私了的条件。中人郑重地转告古先生说:“丁芥念于往日与古先生的交情,愿意将私了费再降到三万元(第二次主动降价)。此事私了完结,大家还是好朋友!”
  已然了无牵挂的古先生,再次明确拒绝了丁芥的私了要求。两天后,无奈的丁芥再托中人转告,愿意最后将私了费降至两万元(第三次主动降价)。丁芥托中人特别强调,说其与茶都市文化局有很好的背景关系,只要古先生马上付清私了费,便可以将事情彻底摆平。
  听了中人的陈述,铁青着脸的古先生久久没有说话。盏茶功夫后,迂腐的古先生才从座位上颤悠悠地站起来,声调缓慢但铿锵决绝地对中人说:“请转告丁芥,别再费心机了,钱一分也没有。其余的,我古先生是‘任凭弱水三千,只当一飘饮’了。”
  此后的一连几个月,牟队长与丁芥再也没有找过古先生,以至于全力写作的古先生,竟然淡忘了这件让他深恶痛绝的龌龊事。
  半年后的一天,古先生突然收到了茶都市文化局的处罚告知函,告知函中明确列明了处罚根据,并冠冕堂皇地附带说明当事人可以自收到告知函之日起的三日内,提出陈述和申辩,甚至可以要求举行听政会。
  古先生详细阅读了告知函后,明白了其中所下的结论,竟然是在完全忽视自己所申辩理由和所提供有力物证的前提下作出的。对于如此草率对待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无视于一个兢兢业业于地方文创事业作文者的贡献,古先生感到失望与气愤。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了陈述书,坚决要求茶都市文化局对之必须进行负责任的行政复议和举行听政会。
  茶都市文化局没有举行行政复议,但应古先生的坚决要求而举行了据说是历史上的首次听证会。作为古先生,还是迂腐地怀着对政府公权力和公信力的绝对企望和信任,在等待着茶都市文化局能够给予最起码公民利益的些许保护,哪怕给予主持公道也行。
  但是,两个月过去了,古先生先没有等来好消息,最终等来了一纸茶都市文化局的行政处罚通知书。通知书载明定性、罚款数额以及限期交情罚款的字句。接着,古先生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则歪曲事实的有关听政会报道。
  犹如青天霹雳,古先生差一点晕眩过去。但是,倔强的古先生没有让自己倒下去,他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此时,一幕一幕史上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作文者献身真理的相同夙命,再次在古先生的脑海中翻涌而过。古先生心中坦然了。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决然作出决定:认罚交款!
  古先生东挪西凑,总算借债凑足贰万元交清了罚款。交完款的古先生,手中拿着缴款单,眼睛直直瞪着醒目的贰万元罚款数额,忽然心中似有所悟。于是,古先生一路自言自语地嘟哝着“罚款数额竟然与丁芥的讹诈数额完全一致。与其把钱给丁芥讹去,不如贡献给国家”的牢骚话回到了家里。
  古先生重新获得清净了。有热心者奇怪地发现,迂腐的古先生似乎比先前更加精神焕发了。几位知情密友义愤不过,登门关心而众口一词说之曰:“越级上访,或者直接起诉茶都市文化局。”
  古先生轻松地笑着摇了摇说:“与其浪费时间和资源,不如继续自己倾心的文学创作。至于是非曲直,让历史去公论吧!”
  一位平日好打不平的老者,亲自找到起事者丁芥,当面责之。没想到丁芥反而坦然嬉笑地说:“老古迂腐,当初如果给我钱(私了费),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事后的一次聚会,老者将丁芥的无耻转述给了古先生。已经完全淡然于此事的古先生,长叹了一声后说:“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也!随他去吧,不要与他计较也罢了。”
  惊讶无比的老者,定定地看着眼前迂腐至极的古先生,心中像翻倒五味瓶似的,不知何滋味。认真的古先生,见到老者噤口不语,以为其误会了自己,便接着进一步自我解嘲说:“我选择草根文学创作,与东南山水结缘,乃体验今生自身价值之实践也!我将为之而奋斗终身,任何磨难都不能改变初衷。生命不灭,痴心不改,永世不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