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8|回复: 0

【党史教育】英雄模范(55)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烈士——刘英俊英烈事迹

发表于 2021-7-9 10:40: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英俊拦惊马陶塑.png
          刘英俊拦惊马陶塑
t0141b0759e2766b1ef.jpg


刘英俊 - 革命烈士
刘英俊(19455~1966315) ,解放军战士,拦惊马救儿童壮烈牺牲的著名烈士。19455月生于吉林长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9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刘英俊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55
逝世日期--1966315
职业--军人
出生地--吉林长春东郊八里铺一个破砖窑里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38年因家庭穷困,其父刘天禄(1912-1999)迁往东北长春谋生,在长春市东郊落户。其母朱秀兰(1923-2009),是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刘英俊是家中的独子。刘英俊牺牲后,其父母自1996年起由养女魏梦华养老送终。
1945年,刘英俊生于长春市东郊八里堡一个破砖窑里。1960年东站小学毕业进入长春市十八中学读书。196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驻黑龙江佳木斯市的2367200团重炮连任战士。
入伍后,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为连队、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甘当无名英雄。他工作积极,先后受到营、团6次奖励。
舍己救人
1966315日早晨,他和战友们驾着3辆马拉炮车外出训练,在佳木斯公共汽车站附近,他驾的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声所惊,突然向人群冲去,这时有6个儿童吓呆了,孩子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把缰绳在胳膊上缠了几道,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紧接着他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手撑辕杆,从辕杆下面用双脚猛跺马的后腿,马突然倒下,车翻了,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马底下,身负重伤。目睹这场舍己救人英雄行为的群众,一拥而上,急忙将他救起,把他抬送到附近的职工医院抢救。这时,许多候车的乘客、上班的工人、上学的学生,都被他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关心地紧跟在后面。几百名群众和战士,纷纷要求为他献血。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他光荣牺牲。
刘英俊救下的六名儿童是曹文和、赵继、赵英、赵俊、王照国、刘继英。赵继、赵英和赵俊是亲兄弟,他们三人与刘继英都是为了纪念刘英俊而改成了名字。1976年曹文和入伍来到刘英俊生前所在团高机连服役。
主要荣誉
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1次。19667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向他学习的通知。19667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人民的好儿子》的社论,把学习活动推向全国。为了永久纪念,吉林省将其家乡改名为"长春市郊区英俊人民公社"(现为二道区英俊镇)、英俊生产大队(现名英俊村)。烈士生前就读的长春市十八中学命名为"英俊中学"
长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设有刘英俊烈士事迹陈列室。英雄的牺牲地佳木斯市 为纪念"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烈士牺牲30周年,19963月前,共青团佳木斯市委倡议,在烈士牺牲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刘英俊重塑雕像。20099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9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
折叠外界评价
19667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社论以热烈赞颂的口吻和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写道:
"毛泽东同志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种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种精神,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需要,一辈子埋头工作,任劳任怨,不求名,不为利,安于当螺丝钉,安于做人民革命事业的普通一兵。
这种精神,就是为人民,为革命,不怕苦,也不怕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谁有了这样的精神,谁就能够经受一切严峻的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的考验,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
在人民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就可以成为董存瑞、黄继光、司马义买买提、罗光燮、麦贤得。
在敌人的铡刀、老虎凳前面,就可以成为刘胡兰、江竹筠。
在紧急的危险关头,就可以成为向秀丽、欧阳海、王杰、刘英俊。
在紧张的工作和致命的疾病面前,就可以成为焦裕禄。
在日常的平凡工作中,就可以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人物……"
社论的结尾是一句非凡的口号:"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同志万岁!"
重要意义
刘英俊是建国以来,继雷锋之后,我们军区出现的重要的英雄人物之一。在刘英俊成为全国性的英模大规模宣传开始之时,我有幸成为沈阳军区刘英俊创作组5人中的一名成员,另4位成员是陈宝琮、常安、刘福林、安文庆。我们5人被军区文艺科长李英华派到刘英俊所在部队采访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采访期间,我就住在刘英俊生前所在的重炮连三班。我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与刘英俊有着密切联系的首长、战友和当地的许多乡亲,得到了刘英俊事迹活鲜鲜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刘英俊的班长李洪记赠送给我一份刘英俊保存的剪报和一份最早报道刘英俊事迹的196642日的《合江日报》;刘英俊的战友魏吉华告诉我,刘英俊赠给他的剪报里,有一份是我在《前进报》上发表的散文诗《火红的青春》……
事迹媒体报道
拦惊马而牺牲的刘英俊,便是那个时代最鼓舞士气的英烈之一。
刘英俊1945年生于长春一个破砖窑里,家中独子,1962年刘英俊参军,成为2367200团重炮连的一名战士。60年代的军营,雷锋精神是最广为流传的,是战士们的精神偶像,刘英俊自不例外,凡事种种皆以雷锋为榜样,严格律己。
1966315日清晨,东方刚泛起了白,刘英俊和战友们早早的就出发了。此次是例行训练,刘英俊和战友驾着马拉炮车,向目的地驶去。当一行人路过佳木斯汽车站附近时,意外发生了。
急速而至的汽车,突然按响了喇叭,惊到了刘英俊驾驶的战马,战马受惊,发狂的向人群冲去。此时的前方,6名嬉戏的儿童被眼前一幕吓愣住了,呆呆的站在原地,形势危急,犹豫片刻便可能撞上6名儿童。
危机之时,刘英俊将缰绳缠在自己手臂上,用尽全力拉住惊马,巨大的相反力让惊马前蹄腾起,刘英俊见状,随即用脚踩惊马后蹄,马倒下,连带着车也翻了。突然的翻车将刘英俊狠狠的砸在了车底下。围观群众立即涌上前去,合力将车掀起,救出了刘英俊,并将他紧急送医治疗。
送医后的刘英俊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6名儿童由于刘英俊及时拉住惊马,所幸有惊无险。
刘英俊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全国,后被追封烈士,追记一等功。他的家乡为他改了名成“英俊生产大队”,他的学校改成了“英俊中学”,刘英俊成60年代继雷锋后又一英烈人物。
6位被刘英俊救下的儿童中,4童为了纪念他而改名,其中一家三子分别改名为:赵继、赵英、赵俊,意为继承刘英俊精神,另一名同姓刘的儿童改名为刘继英,儿童曹文和虽然没改名,但长大后到了刘英俊生前的高机连服役。
刘英俊纪念雕塑.png

刘英俊纪念雕塑
刘英俊救下的6名儿童.png

            刘英俊救下的6名儿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