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收藏,民间称为“玩古董”、“收古玩”,也有称作“收玩古董”、“淘古董”的,现代意义上的收藏,无论其范围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玩、字画、书刊、邮票、钱币、家具等无不成为收藏的对象。不仅大小拍卖公司槌声频频,全国各地的古玩城,商铺纵横交错,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收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爱好和乐趣,当然也包含经济投资的价值。
收藏有益身心健康
收藏是融社会性、历史性、观赏性和文艺性于一体的活动,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长人的知识,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收藏的意义,不只是收藏本身。而是在寻求和获得中延伸快乐。从健康学角度去认识,收藏也是一种趣味的修身养性之道,使人从中受到历史和文化感悟,得到精神和身体健康。
收藏活动是建立在自己兴趣基础之上的。作为一种爱好和兴趣,许多人乐此不疲。这种忘我的投入,把人从欣赏中带入美的境界,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一件心仪之物的欣赏、把玩、品味、解读,所得到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满足,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可比拟的。当把全部意念都倾注于藏品之中时,其作用不亚于练习气功时气沉丹田的感受。难怪一位收藏家说:“得到一件好的藏品,可以增寿3个月。”
有研究证明,经常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精神境界,有助于一些对机体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的分泌,这些活性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脏器代谢活动的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大脑活动的加强、血液循环运动的加速、血管舒张与收缩功能的改善,非常有利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收藏还能使人控制情绪,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有利于人体五脏功能的协调和发挥,使人保持相对稳定的健康态。另外,收藏中对藏品的搬运和整理体现出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既活跃了思维,也锻炼了筋骨,对强身健体有直接作用。医学研究还证明,收藏是治疗慢性病的良方,对高血压、胃病、神经衰弱、精神烦躁等病症的治疗有比较理想的效果。目前已有二十多个国家把收藏列入心理疗法的正式科目,并表现出广阔的前景。收藏可以延年益寿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有统计表明,收藏家、文博专家的平均寿命比常人要高出10年以上,我国的著名收藏家中高寿者不乏其人。对于老年人而言,收藏还是减慢脑细胞衰退和延缓老年痴呆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只要稍稍留心,收藏还可能使你成为自己的医生。譬如通过对收藏梳篦的研究,可以学习到梳篦——梳头与保健的关系;通过对收藏古痰盂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卫生习惯和与痰相关的疾病;通过对收藏玉佩的研究,可以掌握佩戴玉器对人体防病治病的知识等。至于对医籍、医案、药具的收藏研究,无疑会对熟悉医学的发展史,特别是对熟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莫为收藏所累
大多数收藏者应当是以乐趣和健康作为主要目的。把收藏作为经营手段,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用这种平静的心态去学收藏、玩收藏,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享受收藏幸福。“朝里官大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完。”收藏者一定要有“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心境。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写道:“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如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这段话是对这种心境的精确描述,可供借鉴。收藏中最忌为偶尔所获而狂欢不止,为偶然所失而郁闷不乐。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而导致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也屡见不鲜。
当然,收藏的经济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古往今来,收藏业都是利润丰厚的行业,俗话有“粮食生意一分利,布匹生意十分利,药材生意百分利,古玩生意千分利”的说法。不过,这种投资性收藏是有条件的,除必须具备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外,还要首先考虑到个人身体、精神等多方面的承受能力。另外,收藏品的卫生问题也不能忽视。(温长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