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0年以来,威海市总工会选树市级“农民工之星”25名,从农业产业工人中选树“威海工匠”5人,7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有2名来自乡村振兴领域……数字背后彰显的是威海市总工会对涉农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视与肯定。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威海镇域范围内的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一支涉农产业工人队伍正茁壮成长。为充分凝聚他们的力量,威海市总工会通过思想引领、评先选优等,切实增强新职工(农民工)的荣誉感、自豪感,使他们“来者有其尊,优者有其荣”,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
走进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的全国劳动模范王文水事迹展厅,王文水的“参田愚公”精神令人动容。作为威海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实践基地之一,这里已经成为周边职工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场所。 |
今年,威海市总工会在全市重点打造了27个“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实践点,启动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劳模工匠宣讲活动,40名劳模工匠代表走进车间班组、田间地头,为13000余名职工群众送去了120余场次的各类宣讲活动。 |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镇域范围内的工会组织因地制宜,通过“田间课堂”“工会讲堂”“读书沙龙”等形式,针对新职工(农民工)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使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
“在工会组织的评选表彰中,要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且贡献突出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倾斜,优先推荐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适当提高农民工表彰比例”。今年3月12日,威海市总工会下发《关于汇聚工会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激励引导,激发广大职工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一批投身“三农”工作的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威海各级工会组织培育市级工友创业园100多家,选树“农民工之星”25名(其中省级11人),获评“工友创业优秀个人”3名 (其中省级2名),从涉农产业工人中选树“威海工匠”5人。 |
“对于我来说,人生价值绝不是创造了多少财富,而是为家乡、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威海市劳动模范阎勇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2009年,从新西兰学成归来的阎勇没有像其他“海归”一样去大城市发展,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和土地打交道。他通过土地流转,在乳山创办了威海市小浆果行业规模最大的合作社——乳山顺泰果蔬专业合作社,帮助870个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带动了142个家庭脱贫致富。 |
省劳模祝旦璞,无偿为周边村民提供资金、技术指导和种苗,为30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山东省工友创业优秀个人”张诚瑞,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2100余户农民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实现户均增收近万元;“威海市农民工之星”陈玉莲,把车间建到农村,带动10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如今,威海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发挥各自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群英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