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辨清分期结合辨证施治,胃溃疡活动期治疗应该立足于辨病治疗,以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清热、温络为主,可用的中药有白术、蒲公英、黄芪、茯苓等。愈合期病情缓解,治疗应该以脏腑辨证为主,脾胃虚寒需温中健脾,可次用白术、炙甘草、党参等药,会修复胃黏膜损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加快溃疡面的愈合。若脾胃不和,应以疏肝和胃为主,可采用的中药有枳壳、柴胡、佛手、香附等,以疏肝理气,中和脾胃。 |
治疗需与预防相结合。胃溃疡治疗时间长,极易复发,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久治不愈,反复病发,因此治疗应该注重长期性和持续性。 |
2治疗胃溃疡的常用中药方 |
2.1半夏泻心汤 |
若胃溃疡患者病发后伴有肠鸣、呕吐、腹胀、苔薄黄而腻等症状,可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该药方中的“心”,在古语中指的是“心下”,也就是胃脘的意思,“泻心”就是清胃热胃寒的意思。该药方出自中医经典《伤寒论》,具体药方为半夏12 g,大枣12 g,干姜9 g,人参6 g,黄芩9 g、黄连6 g。诸药合用具有和胃降逆、开结合散痞的功效。可治疗胃气不和、中气不足、胃胀满等病症,本药方适合治疗的胃溃疡多有虚实夹杂之症,因此患者在饮食和用药上都需要注意,不能太过于滋补,或者清泻。 |
2.2理中丸 |
若胃溃疡患者伴有四肢不温、饮食不振、脘腹疼痛、舌淡苔白等症状,可以应用理中丸。 |
理中丸同样出自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具体药方为人参9 g、炙甘草9 g、白术9 g、干姜9 g。该药方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治疗腹痛、泄泻、呕吐等病证。由于理中丸的药性偏热,若为胃溃疡患者没有明显的虚寒病证,则不可服用,以免引起发热上火、动风伤体等不良后果。同时患者服用理中丸治疗期间,避免食用萝卜、绿豆,同时不可饮茶。 |
2.3逍遥丸 |
若为溃疡患者病发后伴有胁痛、头晕、神疲、食少以及脉弦等症状,属于肝郁脾虚证时,可采用逍遥丸进行治疗。逍遥丸又称之为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体药方为:柴胡15 g、炙甘草6 g、当归15 g、白术15 g、白芍15 g、薄荷6 g、茯苓15 g、煨生姜15 g。诸药合用不仅具有疏肝和理脾的作用,还具有透邪和解郁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等病症。若胃溃疡患者不存在肝郁血虚症候,且有失眠、盗汗、烦热、欲饮等症状,则不适合服用该药。同时,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不好,而出现了两胁作痛、心烦失眠等症状的患者,也不宜服用该药。 |
3治疗胃溃疡的偏方 |
木瓜姜醋,该药方主要由500 g木瓜、500 g醋和生姜90 g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化瘀、平肝解毒的功效,适合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具体用药方法是将以上3同时放入砂锅小火慢炖,每次1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
三七白芨,该药方主要是由煅瓦楞子20 g、三七粉6 g、茯苓各15 g,生大黄粉6 g、白芨粉6 g、仙鹤草20 g、枳实9 g、陈皮15 g以及清半夏10 g组成。具有消肿定痛,收敛止血的功效。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是每日煎服1剂。 |
[table=100%,#ffff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