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2|回复: 0

【党史故事71】以弱抗强,打破“围剿”

发表于 2021-7-15 05:58: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等到湘鄂西地区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地连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同时任命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徐源泉为“湘鄂川边清乡督办”,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第一、第二次“围剿”。
由于当时红军主力部队远离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形势极为严峻。对此,中共湘鄂西特委在革命根据地积极发动群众,在长江南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进攻之敌。
在此紧要关头,富于战斗经验的段德昌和部分红军部队陆续返回根据地,为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中共湘鄂西特委立即在石首县城将这些部队整编为“新红六军”。段德昌率领“新红六军”和地方武装,采取“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战术,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歼灭敌人。
1931年4月初,段德昌指挥独立团击溃敌新二旅1个团,稳定了洪湖沿岸的局势。15日,独立团攻占周老嘴、新沟嘴等地,缴枪100余支。4天后,段德昌率部袭击老新口,再歼国民党军新三旅2个营。
几天后,根据上级指示,独立团改编为红三军第九师,段德昌任师长。红九师成立后,又收复了江陵县的老新口、龙湾、熊口等地,在朱河击溃国民党军1个团,扭转了苏区的被动局面,巩固了根据地后方。6月,段德昌指挥部队在三官殿、沙岗、普济观、汪家桥、宝塔洲等地接连获胜。至此,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军民取得了反第一、第二次“围剿”的胜利。
图片1.png
革命根据地人民热烈庆祝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1年11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三次“围剿”。1932年3月,纠合重兵进驻皖西苏家埠、麻埠等地,企图继续进攻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决定红军东出皖西,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吸引敌人守军出援后予以各个歼灭。
1932年3月22日拂晓,红四方面军和部分地方武装对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3个敌军据点发起围攻。23日,国民党四十六师以两个团兵力遭红军伏击,一部被歼,其余四处逃窜。31日,国民党四十六师出动4个团的兵力同时出援,先头两个团向红十一师阻援阵地冲击。在此紧要关头,红四方面军立即将总预备队投入战斗,顿挫敌军进攻锐势,形成钳形夹击态势,将敌大部歼灭。
4月下旬,厉式鼎被蒋介石任命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部2万多“援军”由合肥西进,红军正面阻击部队向其发起迅猛反击,一举捣毁敌军总指挥部,活捉了厉式鼎。在红军的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5月8日,苏家埠、韩摆渡两处守敌全部投降。至此,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被开辟为新的根据地。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1932年5月,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其战略部署是先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得手后再全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万军队进攻鄂豫皖根据地,同时以10万多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进攻。由于六届四中全会后派到鄂豫皖的张国焘和派到湘鄂西的夏曦,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方针,大搞错误的“肃反”,削弱了红军的力量,使得战斗在这两个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三军先后退出原有根据地。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这时,红一方面军兵力7万余人。苏区中央局连续致电前线,要求主动出击,攻占城市。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与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和发展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在1933年2、3月间,经黄陂、草台岗两次伏击,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师,俘敌1万余人,打破了第四次“围剿”,并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范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