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9|回复: 0

入厕要不要也实名起来?

发表于 2011-1-10 08:17: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中央电视台对北京东郊水果批发市场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装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欺骗消费者进行了报道。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现在北京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开始实行卖苹果“实名制”了,记者发现有的卖苹果的箱子上写着商家姓名。(1月9日《山东商报》)

  乍一看标题,我还以为买苹果手机要实名呢!仔细一看,原来卖苹果实名了。如今,这实名制越来越普及了,并且可能还有泛滥成灾的倾向。坐火车实名、上网实名、住宾馆实名,有些地方连买菜刀、桑拿浴足也要实名……只差上厕所没有实名了。

  “实名制”作为一种监管方式,本来是有其良好用意的。比如说,可以有利于监管,预防犯罪,降低欺诈、失信行为。对一些事关公民人生大事的事项,如购房、购车、就业、养老,进行实名制,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因为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安全保障,让人能从中受益。

  而过多过滥的实名制,其负面效应也立现。如果因为有人在卖苹果的过程中作假,就要施行实名制,那其他水果呢?蔬菜呢?可弄虚作假的地方太多了,岂非遍地都是实名制了?可是这样真的管用吗?比如说,发表论文都是用的实名,可是论文造假现象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由是看来,实名制并非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把实名制当成管理“法宝”,实际上就是偷懒行为。一些管理部门一遇到问题,首先不是想到加强监管,而是先把所有人都登记起来,以图省力省心,这实在有些天真。你想,真正存心做坏事的人,难道会拿自己的真实信息去登记吗?一出现负面现象就擎起实名制,如果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不能保证,也许还得侵犯更多人的利益。比如,有些掌握公民信息的部门,在利益的驱使下,出卖公民信息,使得公民无端受到骚扰。随心所欲的实名制,实际上是监督部门把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平摊到每个人的头上。(田德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