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0|回复: 0

警惕『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大干快上』

发表于 2011-1-10 08:22: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短缺经济学创始人科尔奈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过高的经济增长并不值得夸耀,需要防止陷入“经济增长狂热症”,有时候经济增长放慢一点并不是坏事。科尔奈之言仿佛专为中国某些省市而讲。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表示,根据迄今为止各地已经发布的“十二五”时期GDP增长目标,除少数东部沿海省市出于“转方式”的原因下调了增长目标外,相当一部分省区市定下了GDP总量翻一番的目标。

  张平是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发出这一忠告的。按照张平的说法,“十二五”我国能源总量大概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实在难以支撑经济翻番的需求。而全国多数省份经济增长目标定得过高,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等问题,从目前能源发展水平来看难以实现。

  应该说,张平的这一忠告提醒得非常及时。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建党90周年,中国向来有所谓“庆典经济”,各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大干快上”,发展经济的劲头也就很足,热情也就很高。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遵照科学发展观,不伴以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靠政府投资、靠消费资源和能源,靠低廉的劳动力,总之,还是靠现在粗放的这一套,那么,“大干快上”的结果就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引发经济的全面过热,推高物价,从而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使经济的再平衡任务更加艰难。

  这种可能性很大。作为一个政府主导的国家,只要政府愿意,是能够使经济保持一个较高增长速度的。而对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的中国来说,也确有必要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但是,这里的问题在于,这个增速一定要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相适应,也就是说,要在资源能源和环境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一定的增速,这样才是合理和可持续的。超出了这一范围,必会导致经济中各种关系的全面紧张,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要么因能量不足而最后失控,要么因突然刹车而致车损。

  现在的情形是,由于追求政绩合法性的需要,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以GDP作为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和目标,这样也就使得地方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从地方作为局部而言,官员的理性选择就是经济增长越高越好,至于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代价,如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物价上涨、贫富悬殊等,并不在地方政府的考量内,或不主要是其考量目标。从国家来说,在这种考核体制下,也不可能要求、实际也无法要求地方官员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地方的事情。这样,在现实中必然导致各地的投资和GDP憋着劲要来个大比拼,你高我比你更高,完全陷入了科尔奈所讲的“增长狂热症”。

  由此来看,“十二五”开局之年要防止地方出现GDP大竞赛,固然有必要通过某种行政手段,将地方制定的过高的GDP增长目标压低,但根本还在于适时启动收入分配改革和政治改革,以使政府的政绩不只建基在经济增长这一面,从而改变用GDP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指标。同时,缩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培育和形成一种不依赖外延要素投入而依靠内在可持续的增长机制,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仅仅在口头上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并不打算践行它,那就不可能遏制各地不时出现的“增长狂热症”。 (邓聿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